查成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钱乙

钱乙

【生卒】:约1032~1113

【介绍】:

北宋著名儿科学家。字仲阳。郓州(今山东东平)人。幼年是个孤儿,由姑母收养,成人后随姑父吕氏学医,由于刻苦钻研,重视临床实践,成为杰出的儿科医家。在山东一带颇享盛名。后于1078~1085年(元丰年间)先后治愈长公主及皇子病,授予翰林医学,并曾任太医丞。后因病辞退。钱氏专业儿科六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对一些常见小儿病如惊风、吐泻、咳嗽天花麻疹等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均有进一步的发展。又根据小儿病理特点,总结出以五脏为纲的儿科辨证方法,治疗上主张柔润的原则,强调补泻需同时进行。不拘泥于古人的经验,善于化裁古方和创制新方,如治痘疹初起的升麻葛根汤,治小儿心热导赤散,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异功散,以及治肾阴不足六味地黄丸等均有较好的疗效,为后世医家所推崇和应用。其理论、临床经验和医案,经阎孝忠加以整理,约于1114年(政和四年)编成《小儿药证直诀》,对我国儿科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 庄履严

    【介绍】:明代医家。字若旸。江苏江阴县人。精于医,活人很多,著《医理发微》,佚。

  • 天瓜

    见《滇南本草》。为瓠子之别名,详该条。

  • 三串毒

    病名。《疮疡经验全书》卷五:“此症上下生之,其形虽一,而中间皮好,但内肉溃烂,初起红色,亦不大痛,日渐溃烂。此症之来,六气七情所感,严寒酷暑所遇,积毒于脏腑,或年老男妇性度怡默而亦患此者,恐平居坐卧湿

  • 苦皮子

    见《四川中药志》。为苦木之别名,详该条。

  • 名医传

    书名。见《唐书·艺文志》。《宋史》作《历代名医录》。7卷。唐·甘伯宗撰。据《玉海》记载,此书收集“自伏羲至唐,凡一百二十人”。原书已佚,《历代名医蒙求》等书有所引录。

  • 手托法

    正骨手法。《伤科汇纂》卷五:“夫颌颏脱下,令患人坐定,用手揉脸百十遍,将患人口张开,医者以两手托住下颏,用左右大指,入患人口内,将大牙揿住,用力往下一揿,复往里送上,即入臼矣。随用绢带兜颏于顶上,半时

  • 去恶清心汤

    《医醇賸义》卷四方。当归、牛膝各二钱,川芎、延胡索、琥珀各一钱,桃仁一钱五分,炮姜、生蒲黄、熟蒲黄各六分,山楂炭、丹参各三钱,灯心三尺,苏木三分,降香五分。水煎服。治新产之后,恶露上冲于心,头眩神昏,

  • 疮疡四肢厥逆

    证名。出《疡医准绳》卷三。指患疮疡期间出现四肢厥逆的现象。厥证有寒厥与热厥之分。寒厥由于肾阳虚衰,不能外温所致。证见四肢逆冷过于肘膝,指甲青紫,脉沉微细,疮亦灰白下陷。治宜温阳为主,方用托里消毒散去连

  • 即肌肉,详该条。

  • 见《说文》。指月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