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又名《幼科医学指南》。4卷。清·周震撰于1661年。1789年始有初刊本。卷1为儿科歌赋及议论;卷2为小儿杂症;卷3~4分别论述小儿心、肝、肺、脾、肾诸经病证及医案。现有近代刊本数种。
①(hé)。①配合、符合。指脏腑的表里内外关系。《素问·五脏生成篇》:“心之合脉也,……肝之合筋也,……。”②应当、相宜。《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病,面合色赤。”③闭密、闭拢。《素问·诊要
经穴别名。《备急千金要方》:“女人漏下赤白,月经不调,灸交仪三十壮,穴在内踝上五寸。”《针灸资生经》作蠡沟穴别名。
出《太平圣惠方》。即腧穴,见该条。
《疡医大全》卷二十五方。川乌一斤。为末,入砂锅内,加醋慢火熬如酱色,先用升麻、皮硝、生姜煎水洗患处,然后敷此药。治湿痰流注。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新生儿断脐后用绷带裹扎脐部的方法。
【生卒】:十七世纪中叶【介绍】:清代医家。字念庭。栢乡(河北赵县)人。幼读儒书,通天文历算,兼通医术,钻研张仲景之学,撰有《伤寒论本义》(1721年)、《金匮要略本义》(1720年刊行)等书,对仲景之
①推拿手法名。见《保生秘要》。指作用面积小而用力较重的按压法。参见按法及压法条。②使用点药的方法。出《疡医准绳》卷一。详点药条。
指比较严重的六淫邪气深入内脏。《灵枢·病传》:“大气入脏,腹痛下淫,可以致死,不可以致生。”
病名。①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五。又名阴囊毒、外肾痈、囊发、囊脱、脱壳囊痈。因湿热火毒下注肝经而成。症见阴囊红肿,继而溃烂皮脱,甚而睾丸外悬。治宜泻肝火、利湿热。初用龙胆泻肝汤,后期宜滋补调理。未溃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