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安徽中草药》。为鼠曲草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卷十四。即目昏。详该条。
劳热之一。见《中国医学大辞典》。《杂病源流犀烛·虚损劳瘵源流》:“肾热,极重按至骨乃得,肾主骨也。亥子时尤甚。必兼腰膝脊臂股后痛,耳鸣,遗泄,二便不调,骨痿不能起,……”治宜滋肾养阴。选用滋肾丸、六味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1卷,已佚。
根据阴阳转化的观点,认为阳热的病证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阴寒的病证,有如夏热转变为秋凉冬寒。一般由热转寒多因正气耗伤,属病情逆转。如热性病热极伤阴,阴竭而至阳脱,出现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的亡阳证
指各部脉搏跳动参差不齐,不相协调。《素问·三部九候论》:“参伍不调者病。”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龙胆之别名,详该条。
一作鬼容区,又叫大鸿,上古时代医家。相传为黄帝之臣,据《内经·天元纪大论》载,鬼臾区与黄帝论五行等有关医学的内容,实是后人穿凿附会之说。
出《飞鸿集》。为马钱子之别名,详该条。
出《证治准绳·杂病》。即鼻柱。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