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①出《外科启玄》卷二。又名白疔,生于手太阴肺经循行部位,尤多见于手大指,其色白,且伴有发热咳嗽。治宜清泻肺热,服泻白散加解毒之品。②见《中国医学大辞典》。白刃疔之又名。见该条。
指脾气衰弱不能升清的病机。多因脾阳虚,中气不足所致。症见面色不华、眩晕、易汗、短气、食少、倦怠、腹胀、便溏或见眼花、视蒙、耳聋、食不知味,舌淡嫩,苔白,脉虚缓等。若因湿浊食滞以致脾气不升,则见头重如蒙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山肉桂之别名,详该条。
见《婴童百问》。即心疳。见该条。
出《新修本草》。即绿矾,详该条。
【介绍】:晋代医生。善治喘病,自拟三物散治喘,效果较好。
病名。见佚名《眼科统秘》。即痘疮入眼,或痘疹入眼。详各条。
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条。
【介绍】:见曹元条。
病名。《外科大成》卷二“形似杨梅,只痒不痛,乾燥无脓,此梅毒将发之候也。”宜先服如圣散,再服托里解毒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