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名医别录》。即阳起石,详该条。
见《中国药典·一部》1977年版。为山枝根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因蛔虫积阻或攻窜所致的脘痛。《类证治裁》卷六:“蛔动脘痛,必有休止,安蛔丸。”《张氏医通》卷五:“因蛔作痛,痛有休止,令人吐蛔;蛔动故也。用川椒、乌梅、黄连、槟榔煎服。”参见虫痛条。本证可见
证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详小便黄赤、小便赤涩条。
汤剂不规定时间冷服的称饮子。如《宣明论方》的地黄饮子。
【介绍】:明代医家。字如葵。宁波(今浙江鄞县)人。名医赵献可之子。著有《痘疹论》等书,已佚。
瘀,瘀积。通常指血液停滞。参血瘀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鲫鱼胆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扶芳藤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LI12。出《针灸甲乙经》。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上臂外侧,肱骨外上髁的上方,肱三头肌的外缘,肱桡肌的起始部;或于曲池穴外上方1寸,肱骨边缘处,屈肘取穴。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