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鹿血

鹿血

《全国中草药汇编》:鹿血

药材名称鹿血

拼音Lù Xuè

来源鹿血的干燥品。

性状呈薄片状,紫棕色。

性味咸,温。

功能主治补虚,补血,益精。用于贫血,性神经衰弱,遗精。

用法用量1~2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鹿血

药材名称鹿血

拼音Lù Xuè

出处《千金·食治》

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马鹿血液,宰鹿时取血,风干成紫棕色片状即成。

性味①《日用本草》:"味甘。"

②《医林纂要》:"咸,热。"

功能主治补虚,和血。治虚损腰痛,心悸,失眠,肺痿吐血;崩中,带下。

①《千金·食治》:"生血,治痈肿。"

②《唐本草》:"主狂犬伤。鼻衄,折伤,阴痿,补虚,止腰痛。"

③《日华子本草》:"治肺痿吐血及崩中,带下,和酒服之良。"

④《日用本草》:"补阴,益营气。"

⑤汪颖《食物本草》:"诸气痛欲危者,饮之。"

⑥《纲目》:"大补虚损,益精血,解痘毒、药毒。"

⑦《医林纂要》:"行血祛瘀,续绝除伤,与山羊血同而性较中和。"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1~2钱。

复方①调血脉,止腰痛:鹿血,滚酒调,热服。(《本草新编》)

②治老人心悸、失眠:鹿心血,研细兑酒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鼻血时作:干鹿血,炒枯,将酒淬熏二、三次,仍用酒淬半杯和服之。(《纲目》)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鹿血

药材名称鹿血

拼音Lù Xuè

英文名Deer Blood, Sika blood, Red Deer blood

出处出自《千金·食治》。

来源药材基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血液。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ervus nippon Temminck2.Cervus.elaphu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宰鹿或锯鹿茸时取血,凉颖后,风干成紫棕色块片状即成。

原形态1.梅花鹿,体长约1.5m左右,体重100kg左右。眶下腺明显,耳大直立,颈细长。四肢细长,后肢外侧踝关节下有褐色足迹腺,主蹄狭小,侧蹄小。臀部有明显的白色臀斑,尾短。雄鹿有分叉的角,长全时有4-5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枝与眉叉较远,主干末端再分两小枝。梅花鹿冬毛检疫站棕色,白色斑点不显。鼻面及颊部毛短,毛尖沙黄色。从头顶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线。白色臀斑有深棕色边缘。腹毛淡棕,鼠蹊部白色。四肢上侧同体色,内侧色稍淡。夏毛薄,无绒毛,红棕色,白斑显着,在脊背两旁及体侧下缘排列成纵行,有黑色的背中线。腹面白色,尾背面黑色,四肢色较体色为浅。

2.马鹿,体形较大,体长2m,体重超过200kg。肩高约1m,背平直肩部与臀部高度相等。鼻端裸露,耳大呈圆锥形。颈长约占体长1/3,颈下被毛较长。四肢长,两侧蹄较长,能触及地面。尾短,雄性有角,眉叉向前伸,几与主干成直角,主十稍向后略向内弯,角面除尖端外均较粗糙,角基有一小圈瘤状突。冬毛灰褐色。嘴、下颌深棕色,颊棕色,额部棕黑色。耳外黄褐、耳内白色。颈部与身体背面稍带黄褐色,有一黑棕色的背线。四肢外侧棕色,内侧较浅。臀部有黄赭色斑。夏毛较短,没有绒毛,呈赤褐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栖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缘。

2.栖于混交林、高山的森林草原。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

2.分布于东北、西北及内蒙古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呈不规则的薄片状,紫黟 以,有角质样光泽,质地坚实,酥脆,气腥,味甘、咸。

化学成分鹿得动物马鹿等的血,用颈静脉穿刺法取3月龄以上的雄、雌鹿的血样分析,结果是:血清中,γ-谷酰氨转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19.5u/L,天冬氨酸轩氨酶(glutamicoxalacetic transaminase)43.0u/L,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 phosphokinase)197.9u/L,血浆中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0.91u/L,血尿氮(blood urea N)8.56mol/L,血清葡萄糖(6.9mol/L),磷.75mol/L,碳2.13mol/L,镁0.74mol/L,钾4.43mol/L及钠138.5mol/L。上述结果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3-8月、9-18月及18月以上组)的动物间,无显着差异。

药理作用1.对血压的影响,给麻醉猫静脉注射鹿茸血精制剂和鹿茸精制剂,均能使猫血压降低34%-37%。

2.抗创伤用用,给家兔放血10%和从左侧胸腰区削下皮肉0.72-0.75g,造成兔体衰弱和外伤。然后,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给药组皮下注射鹿茸血精0.5ml/kg,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18天,结果表明,给药组体重增长明显超过对照组,血浆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数也较对照组高,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性味味甘;咸;性温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养血益精;止血;止带。主精血不足;腰痛;阳痿遗精;血虚心悸;失眠;肺痰吐血;鼻衄;崩漏带下;痈肿折伤

用法用量内服:酒调,3-6g ;或入丸、散。

复方①调血脉,止腰痛:鹿血,滚酒调,热服,(《本草新编》)②治老人心悸、失眠:鹿心血,研细兑酒服。(《四川中药志》)③治鼻血时作:千鹿血,炒枯,将酒淬熏二、三次,仍用酒淬半怀和服之。(《纲目》)

各家论述1.《千金·食治》:生血。治痈肿。

2.《唐本草》:主狂大伤,鼻衄,折伤,阴痿,补虚,止腰痛。

3.《日华子本草》:治肺痿吐血及崩中,带下,和酒服之良。

4.《日用本草》:补阴,益营气。

5. 汪颖《食物本草》:诸气痛欲危者,饮之。

6.《纲目》:大补虚损,益精血,解痘毒、药毒。

7.《医林纂要》:行血法瘀,续绝除伤,与山羊血同而性较中和。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白牛尾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牛尾七药材名称白牛尾七别名牛尾七、大岩七来源蓼科白牛尾七Rheum emodi Wall.,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功能主治苦、甘,寒。用法用量清热解毒,止血,生肌。主治肺热咳嗽

  • 乌鱼蛋

    《中药大辞典》:乌鱼蛋药材名称乌鱼蛋拼音Wū Yú Dàn出处《药性考》来源为乌鲗科动物无针乌鲗或金乌鲗等的缠卵腺。原形态动物形态详"海螵蛸"条。性味《药性考》

  • 桂木根

    药材名称桂木根拼音Guì Mù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桂木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rtocarpus hypargyraus Hance.2.Artpcapus nitidus Tre

  • 椴树

    药材名称椴树拼音Duàn Shù别名叶上果、滚筒树根、千层皮、青科榔来源椴树科椴树属植物椴Tilia tuan Szysz.,以根入药。四季可采,晒干。性味苦,温。功能主治祛风活血

  • 剑麻

    《中药大辞典》:剑麻药材名称剑麻拼音Jiàn Má别名菠萝麻出处《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方选》来源为龙舌兰科植物剑麻的叶。全年可采。原形态多年生半木质状粗壮植物。须根根系发达,地

  • 驳骨草

    《中药大辞典》:驳骨草药材名称驳骨草拼音Bó Gǔ Cǎo别名小功劳(《云南中草药选》)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茜草科植物花叶九节木的全株。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原形态矮小常绿灌木,

  • 皂柳

    药材名称皂柳拼音Zào Liǔ别名毛狗条、山杨柳来源杨柳科皂柳Salix wallichiana Anders.,以根入药。生境分部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性味

  • 红蓝地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蓝地花药材名称红蓝地花拼音Hónɡ Lán Dì Huā别名长茎飞蓬、紫苞飞蓬来源菊科红蓝多花Erigeron elongatus Ledeb.,以

  • 簝叶竹根

    《中药大辞典》:簝叶竹根药材名称簝叶竹根拼音Liáo Yè Zhú Gēn别名簝叶根(《分类草药性》)。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金佛山赤竹的根。原形态金佛山赤竹,

  • 平贝母

    《全国中草药汇编》:平贝母药材名称平贝母拼音Pínɡ Bèi Mǔ英文名BULBUS FRITILLARIAE USSURIENSIS别名平贝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Frit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