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黑芝麻

黑芝麻

《中国药典》:黑芝麻

药材名称黑芝麻

拼音Hēi Zhī Mɑ

英文名SEMEN SESAMI NIGRUM

别名胡麻、油麻、巨胜、脂麻

来源本品为脂麻科(胡麻科)脂麻属植物脂麻Sesamum indicum L.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性状本品呈扁卵圆形,长约3mm,宽约2mm。表面黑色,平滑或有网状皱纹。尖端有棕色点状种脐。种皮薄,子叶2,白色,富油性。气微,味甘,有油香气。

鉴别(1) 取本品1g,研碎,加石油醚(60~90℃)10ml,浸泡1 小时,倾取上清液,置试管中,加含蔗糖0.1g的盐酸10ml,振摇半分钟,酸层显粉红色,静置后,渐变为红色。

(2) 取本品0.5g,捣碎,加氯仿10ml,浸渍2 小时,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氯仿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芝麻素及β-谷甾醇对照品,加氯仿分别制成每 1ml含2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醚-醋酸乙酯(20:5.5:2.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炮制黑芝麻除去杂质,洗净,晒干。用时捣碎。

炒黑芝麻取净黑芝麻,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有爆声。用时捣碎。

性味甘,平。

归经归肝、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用于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病后脱发,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9~15g。

摘录《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黑芝麻

药材名称黑芝麻

拼音Hēi Zhī Mɑ

英文名Semen Sesami Nigrum

别名胡麻子、脂麻

来源为脂麻科植物脂麻Sesamum indicum L.的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达1m。茎直立,四棱形,稍有柔毛。叶对生或上部叶互生;上部叶披针形或狭椭圆形,全缘,中部叶卵形,有锯齿,下部叶3裂。花单生或2~3朵生叶叶腋;花萼长约6mm,裂片披针形;花冠白色或淡紫色,长约2.5cm。蒴果四棱状长椭圆形,长约2.5cm,上下几等宽,顶端稍尖,有细毛,种子多数,黑色、白色或淡黄色。花期5~9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除西藏外,各省区均有栽培。主产山东、河南、湖北、四川、安徽、江西、河北。

性状种子扁卵圆形,长约3mm,宽约2mm。表面黑色,平滑或有网状皱纹,先端有棕色点状种脐。种皮薄,子叶2,白色,富油性。味甘,有油香气。

化学成分含脂肪油,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等甘油脂,并含芝麻素(sesamin)、芝麻林酚素(sesamolin)、芝麻酚(sesamol)、胡麻甙(pedaliin)、车前糖(planteose)、芝麻糖(sesamose)等。

性味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用于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病后脱发、肠燥便秘。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黑芝麻

药材名称黑芝麻

拼音Hēi Zhī Mɑ

别名胡麻、巨胜、狗虱、乌麻、乌麻子、油麻、油麻子、黑油麻、脂麻、巨胜子、黑脂麻、乌芝麻、小胡麻

出处《晶珠本草》记载:“芝麻分黑白两种。除颜色不同外,形状大小一样,扁而微椭圆形,上大下小,有棱,略像菥蓂子,用指挤压有油性。治龙病、镇风,增加体力。”巴保说:芝麻性温、缓、凉、重,化味辛。生发,增生体力,涩尿,舒心,提升胃温,生培根、赤巴。让钧多杰说:黑、白芝麻均祛风,治龙病。

来源药材基源:为胡麻科植物芝麻的黑色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samum indicum L.[S.orientale L]

采收和储藏:8-9月果实呈黄黑时采收,割取全株,捆扎成小把,顶端向上,晒干,打下种子,去除杂质后再晒。

原形态芝麻,一年生草本,高80-180cm。茎直立,四棱形,棱角突出,基部稍木质化,不分枝,具短柔毛。叶对生,或上部者互生;叶柄长1-7cm;叶片卵形、长圆形或披针形,长5-15cm,宽1-8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有锯齿或下部叶3浅裂,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两面无毛或稍被白以柔毛。花单生,或2-3朵生于叶腋,直径1-1.5cm;花萼稍合生,绿色,5裂,裂片披针形,长5-10cm,具柔毛;花冠筒状,唇形,长1.5-2.5cm,白色,有紫色或黄色采晕,裂片圆形,外侧被柔毛;雄蕊4,着生于花冠筒基部,花药黄色,呈矢形;雌蕊1,心皮2,子房圆锥形,初期呈假4室,成熟后为2室,花柱线形,柱头2裂。蒴果椭圆形,长2-2.5cm,多4棱或6、8棱,纵裂,初期绿色,成熟后黑褐色,具短柔毛。种子多数,卵形,两侧扁平,黑然、白色或淡黄色。花期5-9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常栽培于夏季气温较高,气候干燥,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地区。

资源分布:我国除西藏高原外,各地区均有栽培。

性状性状鉴别:本品扁卵圆形,长2.5~4mm,宽1.5~2mm,一端钝圆,另端尖,厚约1mm,表面黑色,有网状皱纹或不明显,扩大镜下可见细小疣状突起,边缘平滑或有2圈凸起的棱线,尖端有圆点状棕色的种脐,种皮膜质。胚乳白色,肉质,包于胚外成1薄层。胚直生,有2片大形白色的子叶,油性。气微弱,味淡,压碎后有麻油香气。

显微鉴别:种子横切面:种皮部分最外为1列栅状排列的圆柱形细胞,外壁略向外凸出呈圆头状,细胞中充满黑色素,并含一枚大型的球状草酸钙结晶团,系由大量小柱晶结合而成,向内为一列扁形细胞,壁薄,细胞腔内常见分散的小柱晶,再向内可见数层颓废的压扁的外胚乳细胞,内胚乳为3~4层薄壁细胞,多角形。子叶呈双面型,上表皮之下为圆柱形的栅栏细胞。胚乳与胚的细胞内均充满淀粉粒和脂肪油。

粉末鉴别:黑灰色,油性,具香气。外种皮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细胞内充满黑色素,并含一枚大型的球状草酸钙结晶团,直径25~48μm。子叶及胚乳细胞类圆形,含大量糊粉粒。游离糊粉粒卵圆形,长3~7μm,内含一个球晶体及一个方形或多角形的拟晶体。脂肪油滴散在。

化学成分黑芝麻种子含脂肪油可达55%,油中含油酸(约48%)、亚油酸(约37%)、棕榈酸、硬脂酸、花生油酸、廿四烷酸的甘油脂,并含芝麻素(sesamin C(20)H(18)O(6))、芝麻林素(sesamolin,C(20)H(18)O(7))、芝麻酚(sesamol,C(7)H(6)O(3))、维生素E、植物甾醇、卵磷脂等成分。尚含胡麻甙(pedaliin)、蛋白质及寡糖类、车前糖(planteose)、芝麻糖(sesamose)。以及少量磷、钾及细胞色素C(cytochromec)、叶酸,烟酸、蔗糖、戊聚糖和多量的钙等。

药理作用1.降血糖作用:种子提取物给大鼠口服,可降低血糖,增加肝脏及肌肉中糖元的含量,但大剂量则降低糖元含量。

2.促肾上腺作用:黑芝麻0.2ml/100g体重喂饲大鼠,可增加肾上腺中抗坏血酸及胆固醇含量。

3.抗炎作用:灭菌的芝麻油涂布皮肤粘膜,有减轻刺激,促进炎症恢复等作用。

4.致泻作用:种子有致泻作用。

5.对心血管作用:黑芝麻中的亚油酸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降低,有防治冠状动脉硬化的作用。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补益肝肾;养血益精;润肠通便。主肝肾不足所致的头晕耳鸣、腰脚痿软、须发早发、肌肤干燥;肠燥便秘;妇人乳少;痈疮湿疹;风癞疬疡;小儿瘰疬;汤火伤;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浴或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水兰叶

    药材名称水兰叶拼音Shuǐ Lán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凤仙花科植物齿萼凤仙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mpatiens dicentra Franch.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原形

  • 藨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藨草药材名称藨草别名野荸荠、光棍草、光棍子来源莎草科藨草Scirpus trigueter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除广东外,各省区均有。性味甘、涩,平。功能主治开胃。主治食积气

  • 革叶蓼

    药材名称革叶蓼拼音Gé Yè Liǎo来源蓼科革叶蓼Polygonum coriaceum Sam.,以根状茎入药。生境分部云南、西藏。性味苦,寒。有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急性

  • 瓠子

    《中药大辞典》:瓠子药材名称瓠子拼音Hù Zǐ别名甘瓠(《诗经》),甜瓠(《千金·食治》),净街棰(《清异录》),龙蜜瓜、天瓜(《滇南本草)),长瓠(《纲目》),扁蒲(《群芳谱》)

  • 红马蹄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马蹄草药材名称红马蹄草拼音Hónɡ Mǎ Tí Cǎo别名马蹄肺筋草、接骨草、接骨丹[四川]、闹鱼草[云南]、金钱薄荷[浙江]、大驳骨草[广东]来源为伞形科石

  • 向日葵壳

    药材名称向日葵壳拼音Xiànɡ Rì Kuí Ké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菊科植物向日葵的果壳。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向日葵子"条。功能主

  • 栎叶槲蕨

    药材名称栎叶槲蕨拼音Lì Yè Hú Jué别名树上槲蕨、树骨碎补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槲蕨科植物栎叶槲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rynaria quercifolia (L

  • 西瓜霜

    《全国中草药汇编》:西瓜霜药材名称西瓜霜拼音Xī Guā Shuānɡ别名西瓜白霜制法一法:用未成熟的西瓜皮与皮硝加工制成。一般于农历8月节后,制备较宜,因天气风凉,瓜不易烂,将较生的西瓜切开一小口,

  • 球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球兰药材名称球兰拼音Qiú Lán别名雪球花、金雪球、绣球花藤、玉绣球、壁梅、石梅、蜡兰、金丝叶、草鞋板、爬岩板来源萝藦科球兰属植物球兰Hoya carnosa

  • 岭南杜鹃

    药材名称岭南杜鹃拼音Lǐnɡ Nán Dù Juān别名紫花杜鹃来源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异叶杜鹃Rhododendron mariae Hance.以叶入药。夏季采叶,鲜用或阴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