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兔毛蒿

兔毛蒿

《全国中草药汇编》:兔毛蒿

药材名称兔毛蒿

拼音Tù Máo Hāo

别名线叶菊、西伯利亚艾菊、兔子毛、疔毒花、惊草、荆草

来源菊科兔毛蒿Filifolium sibiricum (L.)Kitam.,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黑龙江、内蒙古、山西、河北。

化学成分全草含挥发油0.3%,黄酮类,三萜皂甙,酸性成分,糖及多糖类。

药理作用抑菌试验:1.挥发油水饱和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福氏痢疾杆菌、鲍氏痢疾杆菌都有抑制作用,药液低浓度对前三种菌仍有抑菌作用。2.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安神镇惊,调经止血。主治传染病高热,内服对心跳、失眠、神经衰弱效果显着,对月经过多,月经不调也有一定疗效。外用治肿痈,臁疮(下肢慢性溃疡)、中耳炎及其它外科化脓性感染疾病。

用法用量5钱,水煎服。外用以全草制成膏剂外敷。

注意副作用主要是初敷疼痛,故以与止痛剂合用为宜。

备注兔毛蒿膏制法:全草洗净切碎水煎,合并三遍煎煮过滤,浓缩成膏状即得。避光密闭保存。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兔毛蒿

药材名称兔毛蒿

拼音Tù Máo Hāo

别名兔子毛疔毒草、惊草、荆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线叶菊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lifolium sibiricum (L.) Kitam. [Tanacetum sibiricum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阴干。

原形态线叶菊 多年生草本,高20-60cm。根茎粗壮。斜升。茎基部被密厚的纤维鞘,不分枝或呈伞房状分枝。叶具长柄;基生叶倒卵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约20cm,宽5-6cm;茎生叶较短小,全部叶为二至三回羽状分裂,裂片线形至丝cm,宽约1mm;无毛。头状花序异型,在枝端或茎顶排成复伞房状,梗长达5mm;总苞球形或半球形,直径4-5mm;总苞片约3层,先端圆形;外围有一层结实的雌花,雌花花冠筒关,先端2裂;中央有多数不育的两性花,两性花黄色,先端4齿裂。瘦果压扁;无冠毛。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约0.3%,其中烃类成分5种,含氧成分6种;黄酮类成分:圣草素(eriodictyol),槲皮万寿菊素-3,6-二甲醚(3,6-dimethoxyquercetagetin),兔毛蒿素(filifolin)。还含三萜皂甙酸性成分,糖及糖类。

药理作用1.抑菌作用:实验证明,兔毛蒿全成分、水煎液(母液)和纯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高度抑菌作用,对乙型链球菌、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中度敏感,对肺炎链球菌、绿脓杆菌等均不敏感,对青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仍有较好的抑菌作用。抑菌作用以叶最强,根无抑菌作用。分离出的兔毛蒿素、圣草素和倾皮万寿菊素 3,6-二甲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可分别为125μg/ml。 62.5μg/ml、250μg/ml。

2.镇静作用:全草煎剂(1:1)分别以5ml/kg、20ml/kg给小鼠、广西猴口服,均表现出镇静作用。兔毛蒿地上部分水煎剂分别以1/6 半数致死量(11.8g/kg),1/3半数致死量(23.6g/kg)剂量给小鼠腹腔注射,均有镇静作用,并均可显着协同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

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2.5%浓度水煎剂可使离体蟾蜍心脏收缩减慢减弱,该抑制作用可被10μg/ml肾上腺素对抗,由2μg/ml乙酰胆碱增强。100%兔毛蒿给蟾蜍静脉注射0.2-0.4ml,也有抑制心脏的作用。麻醉兔静脉注射100%兔毛蒿,发现兔毛蒿有短暂的呼吸兴奋、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作用。急性中毒可导致呼吸循环衰竭,而以心血管系统损害为主。

4.其他作用:小鼠腹腔给予1/5半数致死量(即14.2g/kg)的水煎剂在氨雾法中有明显镇咳作用。灌胃给予2/5 半数致死量的水煎剂,在酚红排痰实验中无祛痰作用。腹腔给予1/3 半数致死量对喷雾2%乙酰胆碱10秒豚鼠有显着平喘作用,l/5半数致死量剂量对喷雾15秒者无效。 1%-2%兔毛蒿水煎剂对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抑制作用。0.5%浓度对未孕家兔离体子宫有短暂的兴奋作用。

毒性序贯法测得小鼠口服煎剂(1:1)的半数致死量为520ml/kg,静注挥发油饱和水溶液的半数致死量为 840ml/kg。寇氏法求得小鼠腹腔注射水煎剂的95%平均可信限半数致死量为70.78±6.36g(生药)/kg。主要急性毒性表现是损害心血管系统。 家兔亚急性毒性实验未见异常。针剂无溶血现象。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安神;调经。主高热;心悸;失眼;月经不调;痈肿疮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熬膏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大二郎箭

    药材名称大二郎箭拼音Dà èr Lánɡ Jiàn别名虾子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过江藤(《四川中药志》),铜锤草(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出处《民间常

  • 大籽蒿

    药材名称大籽蒿拼音Dà Zǐ Hāo别名大白蒿、白蒿、臭蒿子来源菊科大籽蒿Artemisia sieversiana Willd.,以花蕾入药。生境分部除华南外,各地广布。性味苦,凉。功能主

  • 板蓝根

    《中国药典》:板蓝根药材名称板蓝根拼音Bǎn Lán Gēn英文名RADIX ISATIDIS别名大蓝根、大青根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干

  • 漏芦

    《中国药典》:漏芦药材名称漏芦拼音Lòu Lú英文名RADIX RHAPONTICI别名狼头花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Rhaponticum uniflorum (L.)DC.的

  • 青海鸢尾子

    药材名称青海鸢尾子拼音Qīnɡ Hǎi Yuān Wěi Zǐ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青海鸢尾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ris qinghainica Y.T.Zhao采收和储藏:7-8月果实成

  • 盐蒿

    药材名称盐蒿拼音Yán Hāo别名沙漠嘎来源菊科差把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 Turcz. ex Bess.,以嫩枝叶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内蒙古、山西、西北。性味辛,温

  • 龙骨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骨药材名称龙骨拼音Lónɡ Gǔ别名五花龙骨来源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骼化石。性状药材可分为五花龙骨与龙骨两种:(1)五花龙骨:呈不规则块状,大小不

  • 芒小米草

    药材名称芒小米草拼音Mánɡ Xiáo Mǐ Cǎo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来源为玄参科植物芒小米草的全草。7~8月采,切段、晒干。原形态一年生或二年生直立草本,高20~40厘米

  • 荛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荛花药材名称荛花拼音Ráo Huā别名山皮条、白色矮陀陀、半边梅、竹腊皮、铁扇子来源瑞香科荛花Wikstroemia canescens (Wall.)Meisn.,以根

  • 羊蹄草

    《中药大辞典》:羊蹄草药材名称羊蹄草拼音Yánɡ Tí Cǎo别名紫背草(《植物名实图考》),假芥兰、爆仗草(《岭南采药录》),红背叶(《广州植物志》),叶下红、喇叭红草(《福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