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地黄连

地黄连

药材名称地黄连

拼音Dì Huánɡ Lián

别名假苦楝、矮秃秃、千年矮(《广西中药志》),鸡血散、小罗伞(《广西药植名录》),白花矮陀陀、七匹散、金丝岩陀、土黄连(《云南中草药》),滇地黄连、铁冬青、思茅地黄连(《文山中草药》),金丝矮陀(《云南思茅中草药选》),雅害黑(傣名)。

出处《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楝科植物滇黔地黄连全株。全年可采。

原形态矮小灌木,高约20厘米。茎直立,少分枝。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总轴连柄,长5~7厘米;小叶5~7,顶生小叶具柄,披针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3~7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边缘具粗锯齿;侧生小叶无柄,基部一对最小,倒卵形或近圆形,长0.5~1厘米,全缘。聚伞花序腋生;苞片长三角形,被短毛;花柄短,上有肉质短刺;萼钟状,5深裂,披针形,长约2毫米;花冠白色,长达2厘米,内面被稀疏的长柔毛,5裂,裂片卵圆形,先端短尖,带紫红色;雄蕊的花丝筒顶端撕裂状;子房上位,5室,被长柔毛,柱头头状。蒴果扁球形,具5钝棱,被柔毛。基部有宿存的花萼;种子扁平。花期5~9月。果期6~10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谷林下。分布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性味苦。凉,有毒。

①《文山中草药》:"苦,寒。"

②《云南中草药选》:"根:微苦,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行气活血。治感冒高热,疟疾,肺炎,咳喘,吐血,胃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①《广西中药志》:"叶:散瘀消肿,接骨。治跌打骨折。"

②《广西药植名录》:"活血,治病后虚弱、风湿骨痛、跌打内伤、咳嗽、吐血、哮喘、肺炎。"

③《云南中草药》:"行气止痛,活血祛瘀,截疟。"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2钱;或浸酒。外用:捣敷。

注意《云南中草药》:"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多。"

复方①治胃痛:白花矮陀陀五分。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②治气胀腹痛,恶性疟疾:白花矮陀陀根五分,草果为引,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③治伤风感冒,高热不退,胃痛,风湿关节痛:金丝矮陀二至三钱。水煎服。(《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老鼠脚迹

    《中药大辞典》:老鼠脚迹药材名称老鼠脚迹拼音Láo Shǔ Jiǎo Jì别名鹅不食草(《广州植物志》),地胡椒(《陆川本草》),拳头菊(《广西植物名录》)。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

  • 见血清

    《全国中草药汇编》:见血清药材名称见血清拼音Jiàn Xuè Qīnɡ别名见血莲、矮胖儿、肉螃蟹、铁爬树来源为兰科羊耳兰属植物羊耳兰Liparis nervosa (Thunb.)

  • 木豆叶

    《中药大辞典》:木豆叶药材名称木豆叶拼音Mù Dòu Yè出处《陆川本草》来源豆科植物木豆的叶片,随时可采。性味平,淡。有小毒。功能主治解痘毒,消炎肿。治小儿水痘,痈肿。

  • 羊肚

    《中药大辞典》:羊肚药材名称羊肚拼音Yánɡ Dǔ别名羊胃(张文仲),羊膍胵(《纲目》)。出处《千金·食治》来源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胃。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羊肉"

  • 酒瓶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酒瓶花药材名称酒瓶花拼音Jiǔ Pínɡ Huā别名小杜鹃来源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亮毛杜鹃Rhododendron microphyton Franch.,以根入药。夏秋

  • 马鞍藤根

    药材名称马鞍藤根拼音Mǎ ān Ténɡ Gēn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旋花科植物鲎藤的根。功能主治治风火牙痛,关节风湿痛,流火,湿疹。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研末调敷。复

  • 伞花马钱

    药材名称伞花马钱别名牛目椒、牛目周来源马钱科伞花马钱Strychnos umbellata (Lour.) Merr.,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广东、海南岛。性味苦、辛,温。有大毒。功能主治祛风湿。主治风湿

  • 孝扇草根

    《中药大辞典》:孝扇草根药材名称孝扇草根拼音Xiào Shàn Cǎo Gēn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旋花科植物肾叶天剑的根。原形态肾叶天剑,又名:滨旋花、孝扇草、沙马藤:多年生

  • 大山豆

    药材名称大山豆别名野黄豆、顺气药来源豆科大山豆Clitoria mariana L.,以根、叶、花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甘,温。功能主治补肾,止血,舒筋。主治感冒,肾虚头晕,白带,产后腹痛,水肿,肠

  • 象皮

    《全国中草药汇编》:象皮药材名称象皮拼音Xiànɡ Pí来源象科动物亚洲象Elephas maximus L.的皮,以去毛的干燥皮入药。将象皮用水浸泡3天,刷净,闷润至内外湿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