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小红藤

小红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红藤

药材名称小红藤

拼音Xiǎo Hónɡ Ténɡ

别名四块瓦

来源茜草小红藤Rubia maillardi Levl. et Van.,以根状茎入药。

生境分部贵州。

性味甘,温。

功能主治健胃。主治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0.5~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小红藤

药材名称小红藤

拼音Xiǎo Hónɡ Ténɡ

别名绿葡萄藤(《贵州民间药物》),喜马拉雅爬山虎(《贵州草药》)。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葡萄科植物三叶爬山虎全草。全年可采。

原形态落叶攀援藤本。茎密被红褐色粗毛;卷须短而分枝,螺旋状,顶端有圆形吸盘。叶与卷须对生;叶片掌状,小叶3枚;中间小叶倒卵形至宽披针状卵形,长6~12厘米,宽2~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侧生小叶斜卵形,略小,边缘有尖锯齿,两面无毛或下面脉上有短柔毛;叶柄长3~12厘米。聚伞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花两性,5数,有时4数;萼浅盏状;花瓣黄绿色,矩圆形;雄蕊5;雌蕊1。浆果球形,成熟时黑褐色。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分布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性味《贵州民间药物》:"性温,昧辛。"

功能主治①《贵州民间药物》:"接骨。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

②《贵州草药》:"接骨,化瘀,驱风除湿。"

复方①治跌打损伤:小红藤、见血飞根各一两。泡酒服。

②治骨折:㈠小红藤,见血飞、赤葛根各等分。捣烂,加酒炒热包患处。㈡小红藤、三角风各等分。捣烂,加酒包患处。

③治风湿:小红藤、三角风等分。煎水洗患处。(选方均出《贵州民间药物》)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山道年蒿

    《中药大辞典》:山道年蒿药材名称山道年蒿拼音Shān Dào Nián Hāo别名蛔蒿(《中国药植图鉴》)。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菊科植物山道年蒿的花序和叶。一般在8~9月花蕾

  • 金钟茵陈

    药材名称金钟茵陈拼音Jīn Zhōnɡ Yīn Chén别名黄花茵陈、吊钟草、灵茵陈、吹风草、五毒草、徐毒草、鬼麻油、刘奇奴、铃茵陈、土茵陈、角茵陈、罐儿茶、山茵陈、金花屏、黑茵陈、铁杆茵陈、山芝麻、

  • 藕蔤

    药材名称藕蔤拼音ǒu Mì别名蔤(《尔雅》),藕丝菜(《纲目》)。出处《纲目》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细瘦根茎。性味《纲目》:"甘,平,无毒。"功能主治①汪颖《食物本草》:&

  • 牡荆沥

    《中药大辞典》:牡荆沥药材名称牡荆沥拼音Mǔ Jīnɡ Lì别名牡荆汁(《登真隐诀》)。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茎汁。制法将新鲜荆木裁成尺余长之小段,两端架于砖上,其下以火烧

  • 点头菊

    药材名称点头菊拼音Diǎn Tóu Jú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点头菊的全草。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35厘米。根茎短,有宿存残叶基。叶根出,具柄;叶片长圆形至椭圆形,全

  • 红寒药

    药材名称红寒药来源爵床科刺粉芦莉草属植物红寒药Aporuellia scaposa C. B. Clarke,以根入药。秋冬采挖,晒干。性味苦,温。功能主治发表散寒。用于风寒感冒,胃腹冷痛。用法用量2

  • 乌骚风

    《中药大辞典》:乌骚风药材名称乌骚风拼音Wū Sāo Fēnɡ别名乌骨鸡、黑乌骨(《四川中药志》),黑骨头、铁夹藤(《中国经济植物志》)。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萝摩科植物青蛇藤的茎。原形态多年生攀援

  • 踏膀药

    药材名称踏膀药拼音Tà Bǎnɡ Yào别名黄花地丁、土细辛[云南]、黄花细辛来源堇菜科堇菜属植物灰叶堇菜Viola delavayi Franch.,以带根全草入药。秋冬采集,洗

  • 辽东鳞毛蕨

    药材名称辽东鳞毛蕨拼音Liáo Dōnɡ Lín Máo Jué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半岛鳞毛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ryopteris peninsulae Kitag.采收和储藏:全

  • 东北埃蕾

    药材名称东北埃蕾来源龙胆科东北埃蕾Centaurium meyeri (Bunge) Druce [Erythraea meyeri Bunge],以带花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辽宁、吉林、内蒙古。性味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