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山白蜡条

山白蜡条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白蜡条

药材名称山白蜡条

别名山杨柳、白蜡条

来源杨柳科山白蜡条Salix inamoena Hand.-Mazz.,以根入药。

生境分部云南。

性味微苦、涩,微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调经。主治月经不调,风湿痛。

用法用量1~3钱,水煎,红糖为引。或泡酒服。

注意忌豆类、鱼。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山白蜡条

药材名称山白蜡条

拼音Shān Bái Là Tiáo

别名白蜡条、山杨柳

来源药材基源:为杨柳科植物丑柳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ix inamoena Hand.-Mazz.

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小灌木。叶片椭圆形,长2-4.5cm,宽1-2.2cm,先端有小尖,基部圆形,上面亮绿色,幼叶沿脉有黄色短柔毛,下面浅绿或发白,被淡黄锈色柔毛。侧脉6-8对,凸起,网腺明显;边缘有不明显的腺齿;叶柄明显被绣毛。花序与叶同时开放,圆柱形,长2-6cm,直立斜出稍弯曲,花序梗短,着生2-4小叶;雄花序粗3-5(-7)mm,雄蕊2,花药黄色,花丝离生,中部以上有柔毛;苞片近圆形;背腺和腹腺各1,短圆柱形;子房卵形,密被白色柔毛,柱头2浅裂;苞片近圆形,外面散生长柔毛,内面无毛;腺体1,腹生。蒴果卵状长圆形,长达4mm。花期4月下旬。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路边、水沟边及潮湿山谷。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

性味微苦;性微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调经。主风湿痹痛;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泡酒。

注意《全国中草药汇编》:“忌豆类、鱼。”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山矾叶

    《中药大辞典》:山矾叶药材名称山矾叶拼音Shān Fán Yè出处《纲目》来源为山矾科植物山矾的叶。原形态山矾(《纲目》),又名:郑花(《山谷内集》),芸香、柘花、春桂、七里香、玚

  • 西藏土连翘

    《全国中草药汇编》:西藏土连翘药材名称西藏土连翘拼音Xī Zànɡ Tǔ Lián Qiáo来源金丝桃科西藏土连翘Hypericum bellum L.,以果实入药。生境

  • 唐古特马尿泡

    药材名称唐古特马尿泡拼音Tánɡ Gǔ Tè Mǎ Niào Pào别名马尿泡、羊尿泡(《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唐传尕保(藏名)。出处《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来源

  • 百味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百味参药材名称百味参拼音Bǎi Wèi Shēn别名小棕皮来源百合科肺筋草属植物百味参Aletris lanuginosa Bur. et Franch.,以全草入药。秋

  • 黄瓜叶

    《中药大辞典》:黄瓜叶药材名称黄瓜叶拼音Huánɡ Guā Yè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叶片。夏、秋采收。性味《本草拾遗》:"味苦,平,小毒。"功

  • 野丁香

    《中药大辞典》:野丁香药材名称野丁香拼音Yě Dīnɡ Xiānɡ别名历细(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木犀科植物花叶丁香的花蕾。5~6月采收。阴干。原形态落叶灌木,全株光滑无毛。叶对生,卵形

  • 升登

    药材名称升登拼音Shēnɡ Dēnɡ别名生等、森等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西藏猫乳的木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amnella gilgitica Mansf.et Melch.采收和储藏:全年可

  • 秃鹫

    药材名称秃鹫拼音Tū Jiù英文名bald Vulture别名狗头鹫、座山雕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鹰科动物秃鹫的肉或骨骼。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egypius monachus

  • 苦瓜根

    《中药大辞典》:苦瓜根药材名称苦瓜根拼音Kǔ Guā Gēn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苦瓜的根,夏、秋采收。性味苦,寒。①《四川中药志》:"性凉,味苦,无毒。"②《闽

  • 诃子

    《中国药典》:诃子药材名称诃子拼音Hē Zǐ英文名FRUCTUS CHEBULAE别名诃黎勒来源本品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 或绒毛诃子Termina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