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岩冬菜

岩冬菜

药材名称岩冬菜

拼音Yán Dōnɡ Cài

别名海椒七、赤脚大仙、拐脚草、枪花药绿豆青、狗肝菜、九头狮子草、水甲花

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四子马蓝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robilanthes tetraspe-rmus (Champ. Ex Benth.) Druce [Ruellia tetrasperma Champ ex Bent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四子马蓝 纤细草本。茎通常匍匐,稀直立。叶对生;具柄;叶片卵形至椭圆形,长1。5-5cm,先端钝或稍尖,基部阔楔形,边缘具浅锯齿。花少数集生成短穗状花序;苞片叶状至倒卵形或匙形,被短柔毛;小苞片条形,长约4mm;花萼5深裂,裂片条形,长5-7mm;花冠淡紫色,长12-23mm,花冠筒稍弯曲,外面被毛,内有长曲柔毛,冠桅2裂,裂片近圆形,先端微凹;雄蕊4,二强,花丝基部有膜相连,有1退化雄蕊残迹。蒴果棒状,长7-10mm,近顶端有微毛。种子4颗,具微毛。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林下石上或阴湿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西藏等地。

性味味辛;微苦;性寒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活络;解毒。主风热感冒;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疮疖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汤熏洗。

注意脾胃虚寒者慎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牡蒿根

    《中药大辞典》:牡蒿根药材名称牡蒿根拼音Mǔ Hāo Gēn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牡蒿的根。性味性温,味苦微甘。功能主治治风湿痹痛,寒湿浮肿。复方①治风湿痹痛、头痛:牡蒿根一两。水煎服

  • 红辣蓼

    《中药大辞典》:红辣蓼药材名称红辣蓼拼音Hónɡ Là Liǎo别名琼柳草(《贵州中医验方秘方》),蓼子草(《贵州民间方药集》),斑蕉草(《中国药植图鉴》),青蓼、蝙蝠草(《泉州本

  • 膀胱七

    药材名称膀胱七拼音Pánɡ Guānɡ Qī别名小花火烧兰、野竹兰来源兰科火烧兰属植物小花火烧兰Epipactis helleborine (L.)Crantz [E. tangutica

  • 岩葱

    《全国中草药汇编》:岩葱药材名称岩葱拼音Yán Cōnɡ别名鼠尾莪白兰来源兰科莪白兰属植物鼠尾莪白兰Oberonia myosurus (Forst.)Lindl.,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洗

  • 半枫荷叶

    《中药大辞典》:半枫荷叶药材名称半枫荷叶拼音Bàn Fēnɡ Hé Yè出处《广西中草药》来源为梧桐科植物翻白叶树的叶。功能主治治外伤出血。用法用量半枫荷鲜叶捣烂敷患处;

  • 酸藤木

    《中药大辞典》:酸藤木药材名称酸藤木拼音Suān Ténɡ Mù别名白背酸藤、通天霸、炮子藤(《陆川本草》),透地龙(《南宁市药物志》),鸡母酸,酸醋木、海底龙(《广西药植名录》)

  • 白钩藤

    药材名称白钩藤别名耿马钩藤、双钩藤、无柄果钩藤、双钩来源茜草科白钩藤Uncaria sessilifructus Roxb.,以带钩的藤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云南。性味甘,微寒。功能主治清热平肝,

  • 酸模

    《全国中草药汇编》:酸模药材名称酸模拼音Suān Mó别名山菠菜、野菠菜、酸溜溜、牛舌头棵、水牛舌头,田鸡脚来源蓼科酸模属植物酸模Rumex acetosa L.,以根或全草入药。夏秋采收,

  • 五指茄

    《全国中草药汇编》:五指茄药材名称五指茄别名五指丁茄、五角茄来源茄科五指茄Solanum mammosum L.,以果实入药。生境分部广西。性味苦,涩,寒。有毒。功能主治散瘀消肿。主治淋巴结炎,疮疖肿

  • 小白花苏

    《中药大辞典》:小白花苏药材名称小白花苏拼音Xiǎo Bái Huā Sū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大独脚金的全草。夏、秋采集。切碎晒干。原形态一年生草本,簇生或单生,高20~50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