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接骨木根

接骨木根

《中药大辞典》:接骨木根

药材名称接骨木根

拼音Jiē Gǔ Mù Gēn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忍冬科植物接骨木根皮。9~10月采挖。洗净,晒干。

性味①《分类草药性》:"甘,平,无毒。"

②《四川中药志》:"味苦,性平,无毒。"

功能主治治风湿疼痛,痰饮,水肿,热痢,黄疸,跌打损伤,烫伤。

①《本草拾遗》:"根皮主痰饮,下水肿及痰疟,煮汁服之,当利下及吐,不可多服。"

②《分类草药性》:"治一切跌打损伤。"

③《四川中药志》:"能接骨逗榫。治跌打损伤、热痢及黄疸。"

用法用量内服:熬汤,鲜者1~2两;研末为丸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复方①治风湿性关节炎痛:接骨木根三至四两,鲜豆腐四至五两。酌加开水或红酒炖撮。(《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脚肿:铁骨散根(接骨木根),同甘草煎水洗。(《植物名实图考》)

③治筋骨折伤:鲜接骨木根皮(或鲜叶)二至五两,黄栀子一两,共捣烂,黄酒适量,炒热,按伤处大小摊药于布上,骨折复位后即以上药敷患处,夹板固定。(江西《草药手册》)

④治汤火伤:接骨木棍皮及叶适量,研粉,以菜油或香油调敷。(《陕西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接骨木根

药材名称接骨木根

拼音Jiē Gǔ Mù Gēn

英文名Root o Williams elder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接骨木、毛接骨木、和西洋接骨木的根或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 S.williansii Hance var. (Nakai) Y.C. Tang S.nigra L.

采收和储藏:9-10月采挖,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1.接骨木薄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6m。老枝有皮孔,贿民淡黄棕色。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2-3对,有时仅1对或多达5对,托叶狭带形或退化成带蓝色的突起;侧生小叶片卵圆形、狭椭圆形至倒长圆状披针形,长5-15cm,宽1.2-7cm,先端尖,渐尖至尾尖,基部楔形形或圆形,边缘具不整齐锯齿,基部或中部以下具1至数枚腺齿,最下一对小叶有时具长0.5cm的柄,顶生小叶卵形或倒卵形,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楔形,具长约2cm的柄,揉碎后有臭气。花与叶同出,圆锥聚伞花序顶生,长5-11cm,宽4-14cm;具总花梗,花序分枝多成直角开展;花小而密;萼筒杯状,长约1mm,萼齿三角状披针形,稍短于萼筒;花垸蕾时带粉红色,开后白色或淡黄色,花冠辐状,裂片5,长约2mm;雄蕊与花冠裂片等长,花药黄色;子房3室,花柱短,柱头3裂。浆果状核果近球形,直径3-5mm,黑紫色或红色;分核2-3颗,卵形至椭圆形,长2.5-3.5mm,略有皱纹。花期4-5月,果期9-10月。

2.毛接骨木本种与接骨木的区别是: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片2-3对,小叶片主脉及侧的基部被明显的长硬毛,小叶柄、叶轴及幼枝被黄色长硬毛;花序轴除被短柔毛外还夹杂着长硬毛。

3.西洋接骨木本种与接骨木的区别是:枝具明显凸起的圆形皮孔;髓部发达,白色。奇数羽状复叶1-3对,通常2对。果实亮黑色。

药理作用1.抗惊,镇痛作用 接骨木根水提物0.34g/kg、0.68g/kg和1.35g/kg给小鼠皮下注射或腹腔注射,可对抗士的宁或咖啡因诱发的惊劂反应。对小鼠醋酸所致的扭体反庆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均有明显地抑制作用[1]。

2.抗炎作用 接骨木根水提物1.35g/kg和2.70g/kg大鼠腹腔注射,可明显抑制由右旋糖酐或角叉菜胶引起的足硕肿胀[1]。

3.毒性 接骨木根水提物应用序贯法,测得昆明种小鼠尾静脉注射的LD50为1.90±0.32g/kg[1]。

性味味苦;甘;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舒筋;利尿消肿。主风湿疼痛;痰饮;黄疸;跌打瘀痛;骨折肿痛;急;慢性肾炎;汤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粉撒;调敷。

复方①治风湿性关节炎痛:、接骨木根三至四两, 鲜豆腐四至五两。酌加开水或红酒炖服。 (《福建民间草药》)②治脚肿: 铁骨散根(接骨木根), 同甘草煎水洗。(《植物名实图考》)③治筋骨折伤: 鲜接骨木根皮(或鲜叶)二至五两, 黄栀子一两,共捣烂,黄酒适量,炒热,按伤处大小摊药于布上,骨折复位后即以上药敷患处,夹板固定。(江西《草药手册》)④治汤火伤: 接骨木根皮及叶适量,研粉,以菜油或香油调敷。 (《陕西中草药》)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根皮主痰饮,下水肿及痰疟,煮汁服之,当利下及吐,不可多服。

2.《分类草药性》:治一切跌打损伤。

3.《四川中药志》:能接骨逗榫。治跌打损伤、热痢及黄疸。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佛手花

    《中药大辞典》:佛手花药材名称佛手花拼音Fó Shǒu Huā别名佛柑花(《四川中药志》)。出处《随息居饮食谱》来源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花朵和花蕾。于早晨日出前疏花时采收,或拾取落花,晒干或炕

  • 大叶骨牌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叶骨牌草药材名称大叶骨牌草拼音Dà Yè Gǔ Pái Cǎo别名凤尾金星、七星剑、旋鸡尾、排骨草、七星凤尾、一包针、龙眼草来源水龙骨科星蕨属植物江

  • 山岗稔

    药材名称山岗稔拼音Shān Gǎnɡ Rěn别名山稔、山桃稔、山稔木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华夏子楝树的根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caspermum esquirolii (Levl.)Ch

  • 扁豆叶

    《中药大辞典》:扁豆叶药材名称扁豆叶拼音Biǎn Dòu Yè出处《别录》来源为豆科植物扁豆的叶。化学成分含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等。胡萝卜素含量丰富,可在10毫克%以上。性味《生草药性

  • 江篱

    药材名称江篱来源藻类红藻门江篱Gracilaria confervoides (L.) Grev.,以叶状体入药。功能主治琼胶的主要原料,并用作缓泻剂。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苦壶卢

    《中药大辞典》:苦壶卢药材名称苦壶卢拼音Kǔ Hú Lú别名苦匏(《国语》),蒲卢(《礼记》),苦瓠(《本经》),约壶、约腹壶(《广志》),苦瓠娄(《唐本草》),亚腰壶卢(《简便单

  • 小花鸢尾根

    药材名称小花鸢尾根拼音Xiǎo Huā Yuān Wěi Gēn别名六棱麻根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小花鸢尾的根茎及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ris speculatrix Hance采收和储藏:秋

  • 菱壳

    《中药大辞典》:菱壳药材名称菱壳拼音Línɡ Ké别名菱皮(《滇南本草》),乌菱壳(《纲目》),风菱角(《医宗汇编》)。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菱科植物菱或其同属植物的果皮。功能主治

  • 滨海前胡

    药材名称滨海前胡拼音Bīn Hǎi Qián Hú英文名Binhai common hogfennel root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滨海前胡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

  • 龙珠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珠果药材名称龙珠果拼音Lónɡ Zhū Guǒ别名龙须果、大种毛葫芦来源西番莲科龙珠果Passiflora foetida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东。性味甘、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