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朝鲜崖柏

朝鲜崖柏

药材名称朝鲜崖柏

拼音Cháo Xiān Yá Bǎi

来源药材基源:为柏科植物朝鲜崖柏的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uja koraiensis Nakai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秋、冬季采收为佳,剪下带叶枝梢,除粗梗,阴干。

原形态朝鲜崖柏,乔木,高达10m,胸径30-75cm。幼树树皮红褐色,平滑,有光泽;老树树皮来红褐色,浅纵裂。枝条平展或下垂,树冠圆锥形。叶鳞形,长1-2mm,先端钝或微尖,背面有明显或不明显的腺点;下部的鳞叶有白粉。球果椭圆状球形,长9-10mm,径6-8mm,熟时深褐色;种鳞4对,交叉对生,薄木质,下部2-3对,各有1-2种子。种子椭圆形,扁平,长约4mm,宽1.5mm,两侧有翅,翅宽1.5m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1400m湿润、富有腐殖质的谷地,但在山脊及裸露的岩石缝中也能生长。

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延吉和长白山等地。

性状性郑州 鉴别,大枝平展,小枝扁平,互生,排成一平面。鳞形呀二型,交互对生,4个成一节,位于小枝上下两面的1对紧贴;小枝下面鳞叶略带白粉。气微,味微涩。

化学成分叶挥发油中含α-蒎烯(α-pinene),茴香酮(fenchone)及侧柏酮(thujone)。

性味味苦;涩;性寒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止痢;化痰止咳。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痢疾;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穿心莲

    《中国药典》:穿心莲药材名称穿心莲拼音Chuān Xīn Lián英文名HERBA ANDROGRAPHIS别名榄核莲、一见喜、斩舌剑、苦草、苦胆草、四方草来源本品为爵床科植物穿心莲(圆锥须

  • 小天蒜

    药材名称小天蒜拼音Xiǎo Tiān Suàn别名小棕包、披麻草、细毒蒜(《红河中草药》)。出处《云南经济植物》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小藜芦的根。秋、冬采挖,洗净,晒干或鲜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

  • 毛脉酸模

    药材名称毛脉酸模拼音Máo Mài Suān Mó出处始载于《东北草本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毛脉酸模的根及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mex gmelini Turcz.采收和储藏:夏、

  • 戟叶瓦韦

    药材名称戟叶瓦韦来源蕨类水龙骨科戟叶瓦韦Lepisorus waltonii (Ching) Ching,以孢子入药。生境分部西藏。性味苦、甘,平。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清泄肺热。主治肾炎水肿,泌尿道感染

  • 桃枝

    《中药大辞典》:桃枝药材名称桃枝拼音Táo Zhī出处《纲目》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嫩枝。性味《本草蒙筌》:"味苦。"功能主治治心腹痛及匿疮。《纲目》:"治

  • 鸡(土从)

    药材名称鸡(土从)拼音Jī ( Tǔ Cónɡ )别名鸡(土从)蕈、鸡菌、蚁夺、蚁(土从)、鸡(土从)菜、鸡脚蘑菇、三坛蘑、鸡肉丝菇、斗鸡菇、白蚁菰、桐菰、鸡肉丝菰、鸡脚菰、伞把菇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 类梧桐

    药材名称类梧桐拼音Lèi Wú Tónɡ别名接骨树(《云南中草药选》),梅芍秒(傣名)。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类梧桐的根皮或茎皮。茎皮春季采集,根皮秋后采集

  • 龙州线蕨

    药材名称龙州线蕨拼音Lónɡ Zhōu Xiàn Jué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龙州线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lysis morsei Ching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原

  • 茺蔚子

    《中国药典》:茺蔚子药材名称茺蔚子拼音Chōnɡ Wèi Zǐ英文名FRUCTUS LEONURI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的干燥成熟果实。

  • 赤小豆叶

    《中药大辞典》:赤小豆叶药材名称赤小豆叶拼音Chì Xiǎo Dòu Yè别名赤小豆藿(《别录》)出处《别录》来源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叶。功能主治治小便频数,遗尿。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