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沙拐枣

沙拐枣

《全国中草药汇编》:沙拐枣

药材名称沙拐枣

拼音Shā Guǎi Zǎo

别名头发草

来源藜科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 Turcz.,以带果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

性味苦、涩,温。

功能主治小便混浊:根0.5~1两,水煎服。

皮肤皲裂:全草调油膏外涂或煎水外洗。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沙拐枣

药材名称沙拐枣

拼音Shā Guǎi Zǎo

别名头发草

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来源为蓼科植物沙拐枣带果全草。根夏、秋采挖,全草果熟时采集。

原形态灌木,高1~1.5米。老枝灰白色,开展,皮不落,无光泽;一年生枝草质,绿色,有关节,节间长1~3厘米。叶线形,长2~4毫米;托叶鞘膜质,极小。花两性,淡红色,通常2~3朵簇生叶腋;花梗细弱,下部有关节;花被片5,卵形,大小不相等,果期水平伸展;雄蕊12~16,与花被近等长;子房椭圆形,有4棱,花柱4,较短,柱头头状。瘦果宽椭圆形,不扭转或稍扭转,顶端急尖,基部狭窄,连刺毛直径约10毫米,刺分歧,排列为4纵列,较刚硬,棕褐色。

生境分部生于砂丘、砂地、戈壁、干河床。分布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等地。

性味苦涩,微温。

功能主治根治小便混浊;全草治皮肤皲裂。

复方①治小便混浊:沙拐枣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

②治皮肤皲裂:沙拐枣全草,研末,调油膏外涂或煎水外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沙拐枣

药材名称沙拐枣

拼音Shā Guǎi Zǎo

别名头发草

出处出自《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沙拐枣的根或带果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lligonum mongolicum Turcz.

采收和储藏:根夏、秋采挖,全草果熟期采收,晒干。

原形态灌木,高1-1.5m。老枝灰白色,开展;一年生枝草质,绿色,有关节,节间长1-3cm。叶线形,长2-4mm;托叶鞘膜质,极小。花两性,淡红色,通常2-3朵簇生叶腋;花梗细弱,下部有关节;花被片5,卵形,大小不相等,果期水平伸展;雄蕊12-16,与花被近等长;子房椭圆形,有4棱,花柱4,较短,柱头头状。瘦果宽椭圆形,不扭转或稍扭转,先端急尖,基部狭窄,连刺毛直径约10mm,肋状突起不明显,每一肋状突起有3行刺毛,刺毛稀疏,有分枝,细弱而脆,易折断。花、果期5-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沙土、沙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等地。

性味苦;涩;性微温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主热淋;尿浊;疮疖疗毒;皮肤皲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临床应用根治小便混浊;全草治皮肤皲裂。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麋茸

    《中药大辞典》:麋茸药材名称麋茸拼音Mí Rónɡ出处《唐本草》来源为鹿科动物麋鹿的未骨化而带有茸毛的幼角。原形态麋鹿,又名:麋(《庄子》),四不象(《黑龙江外记》)。体长约2米,

  • 大马蹄蕨

    药材名称大马蹄蕨拼音Dà Mǎ Tí Jué别名马蹄蕨、马蹄根、观音座莲来源蕨类莲座蕨科莲座蕨属植物大莲座蕨Angiopteris magna Ching,以带叶柄的根状

  • 熟地黄

    《中国药典》:熟地黄药材名称熟地黄拼音Shú Dì Huánɡ英文名RADIX REHMANNIAE PREPARATA来源本品为生地黄的炮制加工品。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块

  • 五谷虫

    《中药大辞典》:五谷虫药材名称五谷虫拼音Wú Gǔ Chónɡ别名蛆(《集韵》),谷虫(《本草求真》),水仙子(《药材资料汇编》)。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丽蝇科昆虫大头金蝇或其它近

  • 石蜈蚣

    药材名称石蜈蚣拼音Shí Wú Gōnɡ别名红蚂蝗七、石螃蟹、石棉、岩白菜、岩蚂蝗来源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蚂蝗七的根茎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irita fimbrisepala Hand

  • 脉耳草

    药材名称脉耳草拼音Mài ěr Cǎo别名大黑节草、黑节草、肝炎草、小接骨丹、大接骨丹、四棱草来源茜草科脉耳草Hedyotis costata Roxb.[Oldenlandia costa

  • 光头前胡

    药材名称光头前胡拼音Guānɡ Tóu Qián Hú别名岩防风、棕包头、鸡肢前胡、独活、岩棕、官防风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化中前胡和岩前胡的根及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eucedanum

  • 驴乳

    《中药大辞典》:驴乳药材名称驴乳拼音Lǘ Rǔ出处《千金·食治》来源为马科动物驴的乳汁。化学成分含水分90.12%、酪蛋白0.70%、清蛋白1.06%、脂肪1.37%、乳糖6.19%、灰分0

  • 刺黄柏

    《中药大辞典》:刺黄柏药材名称刺黄柏拼音Cì Huánɡ Bò别名安徽小檗、黄柏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小檗科植物刺黄柏的根、茎或树皮。秋季采收。原形态落叶灌木,高

  • 赭石

    药材名称赭石拼音Zhě Shí英文名HAEMATITUM别名代赭石、钉头赭石、红石头来源本品为氧化物类矿物刚玉族赤铁矿,主含三氧化二铁(Fe2O3) 。采挖后,除去杂石。性状本品为鲕状、豆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