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漏斗瓶蕨

漏斗瓶蕨

药材名称漏斗瓶蕨

拼音Lòu Dǒu Pínɡ Jué

英文名Infundibuliform Bristle Fern

别名热水莲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膜蕨科植物漏斗瓶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ichomanes striatum Don[T.naseana Christ;Vandenboschia naseana(Christ)Ching]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中型附生蕨类,植株高25-40cm。根茎黑褐色,横走,坚硬,密生褐色节状毛,下面疏生纤维状根;叶腋有被毛的芽。叶远生;叶柄长5-15cm,两侧有狭翅下延至基部,在基部被有扁平节状毛;叶片膜质,宽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0-35cm,宽6-10cm,三回羽裂;羽片14-20对,互生,有短柄,彼此以狭翅相连,三角状斜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7cm,宽1.5-2.5cm;一回羽片6-10对,互生,无柄,长卵形,基部上侧1枚羽片最大,常覆盖叶轴;二回羽片3-6对,互生,长圆形,上部有几个单一或分叉的浅裂片;末回裂片短,圆线形,全缘,叶脉多回分叉,末回裂片有小脉1-2条;叶轴及羽轴均有翅,疏被黑褐色节状毛。孢子囊群位于末回裂片先端,有时该裂片短缩使孢子囊群位于裂片间;囊苞管状,呈狭漏斗形,长约1.5mm,直立或稍弯,两侧有狭翅,口部截形或略膨大,边缘不外卷;囊托丝状,黑色,长约3mm,伸出于囊苞外。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2700m的常绿阔叶林下树干上或溪边阴湿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西南及台湾等地。

性味淡;涩;平

归经入脾、胃二经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止血。主消化不良;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研末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有健脾、开胃、消积、止血、生肌的功能。用于消化不良及外伤出血。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刺瓜

    药材名称刺瓜别名乳蚕、小刺瓜、野苦瓜来源萝藦科牛皮消属植物刺瓜Cynan chum corymbosum Wight [Cyathella corymbosa (Wight) Tsiang et Zh

  • 茜草根

    药材名称茜草根拼音Qiàn Cǎo Gēn别名血见愁(《土宿本草》),过山龙(《格致余论》),地苏木、活血丹(《纲目拾遗》),红龙须根(《贵州民间方药集》),沙茜秧根(《河南中药手册》),五

  • 白苏

    药材名称白苏拼音Bái Sū别名野苏麻、白苏子、玉苏子、苏梗来源为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白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以叶、嫩枝、主茎(苏梗)和果实(白苏子或玉

  • 扁青

    《中药大辞典》:扁青药材名称扁青拼音Biǎn Qīnɡ别名白青(《本经》),碧青(《唐本草》),石青,大青(《纲目》)。出处《本经》来源为碳酸盐类矿物蓝铜矿的矿石。原形态产于铜矿氧化带中。单斜晶系。晶

  • 金缕半枫荷叶

    药材名称金缕半枫荷叶拼音Jīn Lǚ Bàn Fēnɡ Hé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金缕梅科植物半枫荷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 Chang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mi

  • 苦芥

    药材名称苦芥拼音Kǔ Jiè别名青菜、苦菜、紫苦菜。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苦芥的基生叶和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assica integrifolia(West.)O.E.Schulz[S

  • 地梢瓜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梢瓜药材名称地梢瓜拼音Dì Shāo Guā别名地梢花、地瓜瓢来源萝藦科牛皮消属植物地梢瓜Cynanchum thesioides (Freyn) K. Schum.[

  • 泡囊草根

    药材名称泡囊草根拼音Pào Nánɡ Cǎo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泡囊草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dix Physochlainae Physaloidis采收和储藏:秋和地上部分枯萎时

  • 棣棠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棣棠花药材名称棣棠花拼音Dì Tánɡ Huā别名蜂棠花来源蔷薇科棣棠花属植物棣棠花Kerria japonica (L.) DC.,以嫩枝叶及花入药。夏季采花

  • 掌裂秋海棠

    药材名称掌裂秋海棠拼音Zhǎnɡ Liè Qiū Hǎi Tánɡ别名水八角、水蜈蚣、酸猴儿、一口血、水黄连来源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掌裂秋海棠Begonia pedatif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