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白猪栗根

白猪栗根

药材名称白猪栗根

拼音Bái Zhū Lì Gēn

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高山栲的根或茎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stanopsis delavayi Franch.

采收和储藏:根全年可采,茎皮春、夏、秋季剥取,均晒干。

原形态常绿乔木,高20-25m。树皮暗灰色或灰褐色,纵裂。幼枝无毛,有时有粉白色鳞秕。叶互生;叶柄长1.5-2.5cm;叶片硬革质,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5-13cm,宽3.5-9cm,先端钝或短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中部以上疏生锯齿或波状齿,无毛,下面幼时被黄棕色鳞秕,老时被银灰色或灰白色紧贴的蜡层,叶面中脉在上面微突起,侧脉6-9对,支脉较明显。花单性,雄花序常呈圆锥状,轴密生黄褐色鳞秕;雌花单朵生于苞内。果序长8-15cm,每壳斗具1果;壳斗宽卵形至近球形,常有短柄,顶端破裂,连刺直径1.5-2cm,高1.2-1.8cm,熟时2瓣裂,刺常基部连生成3-5刺环,刺长3-6mm,稀达1cm,壳斗壁可见;坚果宽卵形至球形,直径1-1.5m,高1-1.4m,顶部疏被平伏毛,果脐小于坚果底部。花期4-5月,果期翌年9-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2800m的针阔叶混交林或杂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西南部)、四川(南部)、贵州(西南部)、云南(南部)等地。

性味辛;涩;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收敛止泻。主肠炎;腹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乳白香青

    《全国中草药汇编》:乳白香青药材名称乳白香青拼音Rǔ Bái Xiānɡ Qīnɡ别名大白矛香、大矛香艾来源菊科乳白香青Anaphalis lactea Maxim.,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陕

  • 臭黄荆叶

    《中药大辞典》:臭黄荆叶药材名称臭黄荆叶拼音Chòu Huánɡ Jīnɡ Yè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臭黄荆的叶,4~7月采。功能主治①《分类草药性》:&q

  • 凤尾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凤尾草药材名称凤尾草拼音Fènɡ Wěi Cǎo别名鸡脚草、金鸡尾、井口边草、井边凤尾、井栏草、凤尾蕨、五指草来源本品为凤尾蕨科植物凤尾草Pteris multifida

  • 黄鳝

    药材名称黄鳝拼音Huánɡ Shàn别名鳝鱼来源合鳃目合鳃科黄鳝Monopterus albus (Zuiew),以活鲜个体及血入药。生境分部除西北外,全国各地,广有分布。性味甘、

  • 猫脚印

    《中药大辞典》:猫脚印药材名称猫脚印拼音Māo Jiǎo Yìn别名水药、狗脚血竭、野麻、白花地丁(《云南中草药》),石岩酸饺草、满山红(《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牻牛

  • 短腺小米草

    药材名称短腺小米草拼音Duǎn Xiàn Xiáo Mǐ Cǎo来源玄参科短腺小米草Euphrasia regelii Wettst.,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西北、西南地区。性味苦,

  • 青葙花

    《中药大辞典》:青葙花药材名称青葙花拼音Qīnɡ Xiānɡ Huā出处《江西本草》来源为苋科植物青葙的花序。性味《江西草药》:"性微寒,味苦。"功能主治清肝凉血,明目去翳。治吐血

  • 骨碎补毛

    药材名称骨碎补毛拼音Gǔ Suì Bǔ Máo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或中华槲蕨根茎上的鳞片。功能主治治外伤出血及火伤。复方①治外伤出血:骨碎补根皮上的线形鳞片毛

  • 金甲豆

    药材名称金甲豆拼音Jīn Jiǎ Dòu英文名Sieve Bean别名黄帝豆、五色豆。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本品种子如不充分烤熟,食之可引起氢氰酸中毒。又据报

  • 棱叶韭

    药材名称棱叶韭别名新疆薤白来源百合科棱叶韭Allium caeruleum Pall.,以鳞茎入药。生境分部新疆。性味辛、苦,温。功能主治理气,宽胸。主治胸痛,胸闷,咳嗽,痢疾。用法用量1.5~3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