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石芥菜

石芥菜

药材名称石芥菜

拼音Shí Jiè Cài

别名龙骨七、石格菜。

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紫花碎米荠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damine tangutorum O.E.Schulz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挖,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紫花碎米荠多年生草本,高15-50cm。根状茎细长呈鞭状,匍匐生长,须根短而少。茎单一,不分枝,基部倾斜,上部直立,表面有沟棱,下部无毛,上部有少数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基生叶具长柄,有小叶3-5对,顶生小叶和侧生小叶均为长椭圆形,长1.5-5cm,宽0.5-2cm,先端短尖,边缘具钝齿,基部楔形,无小叶柄,两面和边缘均有少数短柔毛;茎生叶通常仅有3枚,着生于茎的中、上部,具叶柄,长1-4cm,每枚有小时3-5对,与基生小叶相似,但叶形狭小,长约1.5-3cm,宽不到1cm。总状花序顶生,有花十余朵;萼片4,外轮2枚长圆形,内轮长椭圆形,长5-7mm,基部囊状,边缘膜质,白色,外面带有紫色,疏被柔毛;花瓣4,紫色,倒卵状楔形,长8-15mm,先端截形,基部渐狭呈爪状;雄蕊6,4长2短,长雄蕊长约9mm,短雄蕊长7mm;雌蕊1,子房柱状,无毛,花柱与子房近于等粗,柱头不显着。长角果线形而扁,长3-3.5cm,基部具长约1mm的子房柄。种子卵圆形或长椭圆形,褐色,花期5-7月,果期6-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长在海拔2100-4400m的高山山沟、草地和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产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细长,有较短的须状根。茎长15-50cm;表面黄绿色,有沟棱,下部通常无叶,上部通常有3枚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5对,多皱缩,展平后小叶片长椭圆形,长1.5-3.5cm,宽0.5-1cm,先端短尖,边缘有锯齿,基部楔形下延;无柄。总状花序,花紫色。长角果线形而扁,长3-3.5cm,绿褐色。种子长卵形或长椭圆形,长约3mm,宽lmm;褐色。气微,味微苦。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散瘀通络;祛湿;止血。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黄水疮;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6-9g,泡酒服。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蛎菜

    药材名称蛎菜拼音Lì Cài英文名kelp;tangle别名海青菜、岩头青、蛎皮菜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石莼科植物蛎菜的藻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lva conglobata

  • 山胡萝卜

    药材名称山胡萝卜拼音Shān Hú Luó Bo别名胡芹菜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密花岩风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banotis condensata(L.) Crantz.[Athamant

  • 石草鞋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草鞋药材名称石草鞋拼音Shí Cǎo Xié别名铁草鞋、铁足板来源萝藦科香花球兰Hoya lyi Levl.,以叶入药。生境分部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性味辛

  • 木豆

    《全国中草药汇编》:木豆药材名称木豆拼音Mù Dòu别名豆蓉、山豆根、扭豆、三叶豆、野黄豆来源豆科木豆属植物木豆Cajanus cajan (L.)Millsp.[C. flavu

  • 秧青

    《全国中草药汇编》:秧青药材名称秧青拼音Yānɡ Qīnɡ别名虹香藤来源豆科黄檀属植物云贵黄檀Dalbergia yunnanensis Franch.,以根入药。四季可采,鲜用或晒干。性味辛、淡,温

  • 棉花

    《中药大辞典》:棉花药材名称棉花拼音Mián Huā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草棉等种子上的棉毛。秋季采收。原形态草棉(《升庵集》),又名:古终藤(《南越志》)。一年生草本或亚灌木,高1~1.5米。茎

  • 朱砂莲

    《全国中草药汇编》:朱砂莲药材名称朱砂莲拼音Zhū Shā Lián别名背蛇生、躲蛇生来源为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朱砂莲Aristolochia cinnabaria C. Y. Cheng,

  • 皮袋香根

    药材名称皮袋香根拼音Pí Dài Xiānɡ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木兰科植物云南含.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ichelia yunnanensis Franch.exFinet et Gagne

  • 广防己

    《中国药典》:广防己药材名称广防己拼音Guǎnɡ Fánɡ Jǐ英文名RADIX ARISTOLOCHIAE FANGCHI来源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Aristolochia fangchi Y.C

  • 野花椒根

    药材名称野花椒根拼音Yě Huā Jiāo Gēn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野花椒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野花椒叶"条。功能主治①《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