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芹花

芹花

《中药大辞典》:芹花

药材名称芹花

拼音Qín Huā

出处《唐本草》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水芹

化学成分芸香甙、水蓼素和槲皮素等。

性味①《唐本草》:"苦。"

②《纲目》:"苦,寒,无毒。"

功能主治《唐本草》:"主脉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芹花

药材名称芹花

拼音Qín Huā

英文名flower of Javan Waterdropwort

出处出自《唐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水芹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enanthe javanica (Bl.) DC.

采收和储藏:6-7月花开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80cm。全株无毛。茎直立或基部匍匐,节上生根。基生叶叶柄长达10cm,基部有叶鞘;叶片轮廓三角形或三角状卵形,一至二回羽状分裂,末回裂片卵形或菱状披针形,长2-5cm,宽1-2cm,边缘有不整齐的尖齿或圆齿;茎上部叶无柄,叶较小。得伞形花序顶生;花序梗长达16cm;无总苞;伞辐6-16,长1-3cm;小总苞片2-8,线形;小伞形花序有花10-25;萼齿线状披针形;花瓣白色,倒卵形;花柱基圆锥形,花柱直立或叉形,每棱槽内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花期6-7月,果期8-9月。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新修本草》。主主脉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各家论述《唐本草》:主脉溢。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多穗蓼

    《中药大辞典》:多穗蓼药材名称多穗蓼拼音Duō Suì Liǎo别名辣蓼、水蓼、恣恣萨曾(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蓼科植物多穗蓼的全草。 6~10月采收。原形态草本,高100~1

  • 铜骨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铜骨七药材名称铜骨七拼音Tónɡ Gǔ Qī别名海螺七、疔药、铜灯台来源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西南银莲花Anemone davidii Franch.,以根状茎入药。夏秋采集

  • 扁轴木

    药材名称扁轴木拼音Biǎn Zhóu Mù英文名root of Jerusalemthorn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扁轴木的枝树皮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rkinson

  • 黑面防己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面防己药材名称黑面防己拼音Hēi Miàn Fánɡ Jǐ别名耳叶马兜铃、木防己、麻疯龙、暗消来源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卵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ta

  • 窝儿七

    《中药大辞典》:窝儿七药材名称窝儿七拼音Wō ér Qī别名阿儿七、窝儿参、山荷叶(《陕西中草药》)。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小檗科植物中华山荷叶的根茎。秋季采挖。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50

  • 斑花杓兰

    药材名称斑花杓兰拼音Bān Huā Sháo Lán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紫点杓兰的花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pripedium guttatum Sw.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挖,洗净,晾干

  • 蔷薇叶

    《中药大辞典》:蔷薇叶药材名称蔷薇叶拼音Qiánɡ Wēi Yè出处《纲目》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多花蔷薇的叶。功能主治《南宁市药物志》:"捣烂外敷,生肌收口。"复方

  • 香槁树

    《全国中草药汇编》:香槁树药材名称香槁树别名跌打王、香胶树来源樟科香槁树Machilus grijsii Hance,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广东。性味甘、微苦,凉。功能主治散瘀消肿,止血,消炎。治跌打瘀

  • 蛇目菊

    药材名称蛇目菊拼音Shé Mù Jú英文名all grass of Planis corepsis别名孔雀草、波斯菊、痢疾草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两色金鸡菊的全草。拉丁植

  • 紫筒草根

    药材名称紫筒草根拼音Zǐ Tǒnɡ Cǎo Gēn出处《内蒙古中草药》来源为紫草科植物紫筒草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白毛草"条。性味甘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止血,止咳。治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