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落叶梅

落叶梅

药材名称落叶梅

拼音Luò Yè Méi

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裸茎碎米荠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damine scaposa Franch.

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挖,洗净,鲜用。

原形态裸茎碎米荠多年生草本,高6-15cm。全株无毛。根状茎短,匍匐生长,其上有小的淡黄白色瘤状突起和枯萎的叶柄残基,须根细而短。茎不分枝,基部略倾卧,上部直立。基生叶为单叶,叶柄成线条状,波状弯曲,长1.5-12cm;叶片近圆形或肾状圆形,长6-25mm,宽7-27mm,边缘波状,基部肾形;无茎生叶。总状花序顶生,有3-8花;萼片4,卵圆形或椭圆形,长3-4mm,边缘膜质,白色透明;花瓣4,白色,倒卵形,长7-12mm,基部渐狭呈短爪;雄蕊6,花丝扁平;雌蕊1,呈柱状,花柱细长,柱头扁球形。长角果扁平,长3-6cm,优滑无毛。种子长圆形,长2-3mm,淡褐色。花期5-6月,果期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长于山坡灌丛和林下潮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多皱缩卷曲。根茎上可见淡棕色小瘤状突起及须状根。茎较细,不分枝。叶基生,皱缩,展平后叶片肾圆形,宽0.7-2.7cm,先端钝圆,基部深肾形,边缘波状,绿色或枯绿色;叶柄纤细而长,1.5-12cm。有时可见长角果,长3-6cm,淡棕色,光滑无毛。种子1行排列,直径2-3mm,淡褐色。气微香,味微苦。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肿毒;疔疮等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独蕨箕

    《中药大辞典》:独蕨箕药材名称独蕨箕拼音Dú Jué Jī别名蕨箕参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阴地蕨科植物绒毛阴地蕨的根。冬季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26厘米。须根多数,肉

  • 母猪半夏

    药材名称母猪半夏拼音Mǔ Zhū Bàn Xià别名三步莲(《广西药植名录》)。岩芋、独叶半夏、红半夏、山半夏、小独脚莲(《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天南

  • 梧桐

    药材名称梧桐拼音Wú Tónɡ别名中国梧桐、国桐、桐麻、桐麻碗、瓢儿果树、青桐皮来源梧桐科梧桐属植物梧桐Firmiana platanifolia (L. f.)Marsigli

  • 獭皮毛

    《中药大辞典》:獭皮毛药材名称獭皮毛拼音Tǎ Pí Máo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鼬科动物水獭的皮毛。功能主治《本草拾遗》:"主水癊病,煮汁服。"摘录《中药大辞典

  • 木竹子

    《中药大辞典》:木竹子药材名称木竹子拼音Mù Zhú Zi别名岭南倒捻子(《中国树木分类学》),岭南山竹子(《广州植物志》),木竹果、冬竹子、龙檬果、罗楝子、黄牙果、染牙果(《广西

  • 盾叶莓

    《全国中草药汇编》:盾叶莓药材名称盾叶莓拼音Dùn Yè Méi来源蔷薇科盾叶莓Rubus peltatus Maxim.,以果实入药。生境分部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功

  • 玉米轴

    《中药大辞典》:玉米轴药材名称玉米轴拼音Yù Mǐ Zhóu别名罐泰子(《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包谷心(《重庆草药》)。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穗轴。原形态

  • 南板蓝叶

    药材名称南板蓝叶拼音Nán Bǎn Lán Yè别名蓝靛叶、靛叶、大青叶出处南板蓝叶历代本草未见收载。但陶弘景在《别录》中记载:"(蓝实)其茎叶可以染青,生河内。"又说"此即今染(纟禁)碧所用者,以尖

  • 分筋草

    药材名称分筋草别名伸筋草、经年石松、二年石松、松柏还阳来源蕨类石松科石松属植物杉蔓石松Lycopodium annotinum L.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晒干或阴干。性味苦、微辛,平。功能主治祛风除湿

  • 白蒿

    《中药大辞典》:白蒿药材名称白蒿拼音Bái Hāo别名蘩(《诗经》),皤蒿(《毛诗传》),由胡、蘩母、旁勃(《夏小正传》),白艾蒿(《僧深集方》),蓬蒿(《开宝本草》)。出处《本经》来源为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