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薯良

薯良

药材名称薯良

拼音Shǔ Liánɡ

别名赭魁(《别录》),朱砂莲、鸡血莲、血母(《贵州民间方药集》),血三七雄黄七、血葫芦朱砂七、红药子、恶边(《湖南药物志》),酱头、避血雷(《贵州草药》),金花果(《云南中草药》),红孩儿、孩儿血(江西《草药手册》),血娃(《曲靖医药》)。

出处《药性考》

来源为薯蓣科植物薯莨块茎。5~8月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薯莨(《南越笔记》)

多年生缠绕藤本。块茎肉质肥大,长圆形或不规则圆形,表面棕黑色,有疣状突起,鲜时割伤有红色粘液,多须根。茎圆柱形,通常分枝,平滑无毛,近基部有刺。单叶,革质或近革质;基部叶互生,上部叶对生;叶片长圆形、卵状长圆形或宽卵形,长12~20厘米,宽6~7厘米,全部无毛,基出脉3~5条,有显着网脉。花小,单性;雄花序圆锥状,腋生,长约8厘米,穗轴无毛,具棱,有花15~25朵;花蕾椭圆形,基部宽;花被片6,2轮排列,阔卵形,先端极钝,长约2毫米;雄蕊6,与花被等长;雌花与雄花相似,排成弯曲的穗状花序,子房下位,3室,每室有2胚珠,花柱3,分离。蒴果无毛,顶端钝,长18~23毫米,中部宽25~30毫米,3瓣裂,有3翅,种子有翅。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谷阳处、疏林下或灌丛中。分布四川、贵州、云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江西、浙江等地。产贵州、湖南、云南等地。

性状干燥的块茎,长圆形或卵圆形,表面赤褐色,有明显的纵皱和环形凹陷,形成结节状和起伏不平的突起。在凹陷缩小部分有1圈须根痕。质坚硬,断面红棕色,粉性,有规则的网状花纹。在放大镜下观察有折光率强的白色结晶物。

化学成分根含酚类化合物、鞣质。

药理作用①止血作用

家兔灌服薯莨煎剂1.5克/公斤,其出血时间与凝血时间,均显着缩短。在试管内草酸血浆除去血小板后重新钙化凝固时间的测定,薯莨提取液似有类似血小板的促凝作用。

②对子宫的作用

薯莨酊剂或煎剂对离体小鼠子宫有明显兴奋作用,张力、振幅及频率均有增强,提取液则未现作用。

③抗菌作用

酊剂或煎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中等度抑菌作用,对甲型副伤寒杆菌与宋内氏痢疾杆菌有较弱的抗菌作用。抗菌作用可能与其中所含鞣质有关。

毒性鼠皮下注射煎剂,半数致死量为68.8±9.1克/公斤。醇浸剂对离体蟾蜍心脏有抑制作用。

性味甘酸,平。

①《别录》:"味甘,平,无毒。"

②《唐本草》:"有小毒。"

③《贵州民间药物》:"性平,味涩微酸。"

④《云南中草药》:"涩,苦,寒。"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理气,止痛。治产后腹痛,月经不调,崩漏,内伤吐血,风湿关节痛,痢疾,疮疖,蛇咬伤,外伤出血。

①《别录》:"主心腹积聚,除三虫。"

②《药性考》:"浸酒服,能活血。"

③《馈州民间方药集》:"止痢疾。治产后腹痛,臌胀。又治哮喘。"

④《湖南药物志》:"活血,补血,止痛,散气。治筋骨痛,关节炎腰痛,内伤吐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研末或磨汁。外用:研末敷或磨汁涂。

复方①治产后腹痛:朱砂莲三钱。煮甜酒服。(《贵州民间方药集》)

②治月经不调:薯莨根加月季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③治咳血:朱砂莲、藕节各三钱,茅草根二钱。共炒焦,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④治关节痛:朱砂莲五钱。煎水兑酒服。(《贵州民间药物》)

⑤治痢疾:薯莨根、甘草。研末,每次二钱,开水冲服。(《湖南药物志》)

⑥治血痢:朱砂莲二钱,青藤香、木姜子各一钱。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⑦治水泻:朱砂莲末二钱。加红糖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⑧治红崩:朱砂莲、红鸡冠花各三钱,百草霜一钱。研末,煮米酒服。(《贵州草药》)

⑨治疮疖:薯莨根、皂角刺夏枯草各三钱。水煎服。

⑩治外伤出血:薯莨根晒干研末,外敷。

⑾治毒蛇咬伤:薯莨根磨醋外涂。(⑨方以下出江西《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①止血

对妇科出血(主要是产后恶露不净,月经过多)、上消化道出血、咯血等均有一定疗效。用法:用块根每日3~5钱,水煎分两次服。有报道,用红孩儿以水或丙酮提取制成片剂,日服3次,每次4粒(相当于生药12克),治疗妇科出血218例,有效率为84%,疗效显著者(出血量减少一半以上至完全停止)达53%。服药后间有轻微反应,如胃部不适、腹部胀满,头昏胀等,一般不须特殊处理。

②治疗出血性紫癜

红孩儿1两(干),落地红(唇形科植物,又名雪见草、关须公、野芥菜)3两(鲜),加水400毫升,煎取150毫升,1次或2次分服。临床观察5例,经服药2天后,口腔粘膜、齿龈出血停止,躯干四肢紫癜减退,精神情况好转,食欲增加,尿色接近正常。1例复查血小板由86000/立方毫米增加至116000/立方毫米。

③治疗细菌性痢疾

取血娃、地榆各3钱,水煎,每日2次分服。治疗22例,治愈20例。症状消失和大便镜检阴性平均在服药后5天。

此外,红孩儿内服对贫血似有一定疗效;对母乳缺乏者可增加奶量。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南牡蒿

    《全国中草药汇编》:南牡蒿药材名称南牡蒿别名牡蒿来源菊科艾属植物南牡蒿Artemisia eriopoda Bunge,以全草及根入药。夏季采收全草,切段,鲜用或晒干;秋季挖根,洗净晒干。性味苦、微甘

  • 鸊鷉

    《中药大辞典》:鸊鷉药材名称鸊鷉拼音Bì Tī别名鷉、须赢(《尔雅》),刁鸭(《食疗本草》),油鸭(《纲目》),水鸰仃(《医林纂要》),水葫芦(《中国动物图谱·鸟类》)。出处《本草

  • 紫荆花

    《中药大辞典》:紫荆花药材名称紫荆花拼音Zǐ Jīnɡ Huā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豆科植物紫荆的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紫荆皮"条。功能主治①《日华子本草》:"通小肠。

  • 芭蕉叶

    《中药大辞典》:芭蕉叶药材名称芭蕉叶拼音Bā Jiāo Yè出处《纲目》来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叶片,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芭蕉根"条。性味甘淡,寒。①《本草再新》:

  • 珍珠梅

    《全国中草药汇编》:珍珠梅药材名称珍珠梅拼音Zhēn Zhū Méi别名山高粱、八木条来源蔷薇科珍珠梅属植物东北珍珠梅Sorbaria sorbifolia (L.)A. Brown,以茎皮

  • 铁力木

    药材名称铁力木拼音Tiě Lì Mù别名石盐、铁棱、埋摸郎。出处《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二十二卷载有铁力木,云:"《广西通志》: 铁力木,一名石盐,一名铁棱,纹理坚致,藤容出。案《峤南琐记》谓:木力仅可百

  • 角花翠雀

    药材名称角花翠雀别名虎耳兰来源毛茛科翠雀花属植物角花翠雀Delphinium ceratophorum Franch.,以根入药。秋季采挖,去掉茎叶,洗净晒干。性味辛,热。有毒功能主治镇痛。用于跌打肿

  • 玉带根

    药材名称玉带根拼音Yù Dài Gēn别名珊瑚枝(《生草药性备要》),拖鞋花,洋珊瑚(《广州植物志》),百足草、扭曲草(《南宁市药物志》),止血草(《广西中草药》)。出处《南宁市药

  • 九头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九头草药材名称九头草拼音Jiǔ Tóu Cǎo别名小九股牛来源石竹科蝇子草属植物九头草Silene tenuis Willd.,以根入药。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性味苦,平。

  • 赛繁缕

    药材名称赛繁缕拼音Sài Fán Lǚ别名鸡儿肠、鹅儿肠、繁缕来源石竹科赛繁缕Stellaria neglecta Weih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性味酸,平。功能主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