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材>金钗凤尾蕨

金钗凤尾蕨

药材名称金钗凤尾蕨

拼音Jīn Chāi Fènɡ Wěi Jué

英文名Faurie's Brake

别名羽叶凤尾蕨、南方凤尾蕨(广东)、青丫蕨、冷蕨

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药材基源:为凤尾蕨科植物金钗凤尾蕨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is fauriei Heiro.[P.fauriei Hieron var.minor Hieron.]

原形态陆生蕨类植物,植株高50-60cm。根茎短,斜生,顶端和叶柄基部有狭披针形鳞片。叶纸质,近丛生,一型;叶柄禾秆色;叶片卵状三角形,长30-45cm,宽30-40cm,二回深羽裂达羽轴两侧的狭翅,基部1对羽片二叉;裂片20-30对,宽披针形或线状略镰刀形,斜向上,略弯弓,长2.5-4cm,宽5-7mm,全缘;叶主脉处有少数针状细刺,侧脉二叉。孢子囊群沿裂片顶部以下的边缘连续分布,囊群盖线形,膜质,灰色,全缘。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800m的林下、沟边酸性土上。

资源分布:分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全草含蕨素(pterosin)W、X,蕨甙(pteroside)S、T、U、X、W,以及金粉蕨辛-2'-O-β-D-葡萄糖甙(onitisin-2'-O-β-D-glucoside)。

性味苦;凉

归经心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祛风定惊;敛疮止血。主痢疾;泄泻;黄疸;小儿惊风;外伤出血;烫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有收敛止血的功能。用于外伤出血及烫火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红头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头草药材名称红头草拼音Hónɡ Tóu Cǎo别名黄花地胆头来源菊科艾纳香属植物见霜黄Blumea lacera DC.的全草。春夏采收,洗净切碎晒干,或鲜叶

  • 二叶舞鹤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二叶舞鹤草药材名称二叶舞鹤草拼音èr Yè Wǔ Hè Cǎo来源百合科舞鹤草属植物二叶舞鹤草Maianthemum bifolium (L.) Fr

  • 山桂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桂花药材名称山桂花拼音Shān Guì Huā别名木本远志、木本瓜子金来源远志科山桂花Polygala wattersii Hance.,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湖北、湖

  • 狼尾巴花

    《中药大辞典》:狼尾巴花药材名称狼尾巴花拼音Lánɡ Wěi Bɑ Huā别名狼尾珍珠菜、狼巴草、红丝毛、酸溜子(《陕西中草药》),重穗排草(《中国经济植物志》)。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报

  • 龙鳞草

    药材名称龙鳞草别名毛石辣草、大叶火焰草、光板猫叶草来源景天科龙鳞草Sedum drymarioides Hanc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性味微甘、苦,平

  • 川楝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川楝子药材名称川楝子拼音Chuān Liàn Zǐ英文名FRUCTUS TOOSENDAN别名金铃子、川楝实来源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 茨黄连

    药材名称茨黄连拼音Cí Huánɡ Lián别名十大功劳根(《植物名实图考》),土黄连(《贵州民间方药集》),土黄柏(《福建民间草药》),石黄连(《陆川本草》),刺黄连(

  • 野甘草

    《中药大辞典》:野甘草药材名称野甘草拼音Yě Gān Cǎo别名香仪、珠子草(《福建民间草药》),假甘草、土甘草、假枸杞(《广西中药志》),四时茶(《闽南民间草药》),冰糖草(《广东中药》Ⅱ),通花草

  • 雕头

    药材名称雕头拼音Diāo Tóu别名老雕头来源隼形目秃鹫Aegypius spp.;鹰Accipiter spp.;金雕Aquila chrysaetos (L.);海雕Haliaeetus

  • 旱冬瓜

    《全国中草药汇编》:旱冬瓜药材名称旱冬瓜拼音Hàn Dōnɡ Guā别名冬瓜树、蒙自桤木、水冬瓜来源桦木科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 D. Don,以树皮入药。生境分部广西、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