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分气紫苏饮

分气紫苏饮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分气紫苏饮

药方名称分气紫苏饮

处方五味子(去梗.洗)、桑白皮(炙)、陈皮(去白.净洗)、桔梗草果仁、大腹皮甘草(炙)、茯苓,各三斤。

炮制上八味,俰咀为粗末,称二十斤净,入拣嫩枝、叶、干紫苏十五斤,捣碎,同一处拌匀。

功能主治治男子、女人脾胃不和,胸膈噎塞,腹胁疼痛,气促喘急;

心下胀闷,饮食不思,呕逆不止。

常服和胃进食。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一大盏,姜钱三片,入盐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丹溪心法》卷四:分气紫苏饮

药方名称分气紫苏饮

处方枳壳茯苓大腹皮陈皮甘草、苏子、草果白术当归紫苏半夏、桑皮、五味子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胸膈噎塞,腹胁疼痛,气促喘急,心下胀闷。

用法用量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丹溪心法》卷四

《局方》卷三(绍兴续添方):分气紫苏饮

药方名称分气紫苏饮

别名分气紫苏

处方五味子(去梗,洗)3斤,桑白皮(炙,锉)3斤,陈皮(去白,净洗)3斤,桔梗(锉)3斤,草果仁3斤,大腹皮3斤,甘草(炙)3斤,茯苓3斤。

制法上为粗末,称20斤,净入,拣嫩枝叶干紫苏15斤捣碎,同一处拌匀。

功能主治和胃进食。主男子、妇人脾胃不和,胸膈噎塞,腹胁疼痛,气促喘急,心下胀闷,饮食不思,呕逆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大盏,姜钱3片,入盐少许,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食前服。

摘录《局方》卷三(绍兴续添方)

猜你喜欢

  • 葱蜜汤

    药方名称葱蜜汤处方葱白3茎。功能主治婴孩虚秘。用法用量水煎,去葱,入炒阿胶及生蜜溶化,食前服。摘录《冯氏锦囊秘录》卷三

  • 加味清脾饮

    药方名称加味清脾饮处方青皮2钱,柴胡2钱,川朴2钱(捣),黄芩2钱(生),法夏2钱(研),甘草1钱,茯苓2钱,白术2钱(炒),草果2钱(炒,研),槟榔3钱,枳壳3钱(炒),川大黄5钱(生)。功能主治疟

  • 赤灵丸

    药方名称赤灵丸处方丹砂(研,水飞过)1两,人参(为末)1两,酸枣仁(研)2两,乳香(研)半两,白面2钱。制法上为末,用生蜜和膏,入新竹筒内,以油纸封扎定,坐饭甑上炊,候饭熟为度,分作30丸。功能主治小

  • 护颜汤

    药方名称护颜汤处方玄参1两,当归1两,金银花2两,瓜蒌半个,生地1两,石膏3钱,白芷2钱,半夏2钱,黄芩2钱。功能主治脸旁鼻外生疽。用法用量水6碗,煎至1碗服。5日内即散。摘录《洞天奥旨》卷五

  • 二陈栀连胆星汤

    药方名称二陈栀连胆星汤处方二陈汤加栀、连、胆星。功能主治痰火上冲头痛。用法用量若外有感冒,加散表之药,先去外邪。摘录《伤寒大白》卷一

  • 二槲散

    药方名称二槲散处方槲叶(半生,半烧存性)。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血崩。用法用量温酒调2钱。摘录《产宝诸方》

  • 却痛散

    药方名称却痛散处方高良姜30克(锉如骰子,火煨)巴豆5枚(去壳)制法上药和匀,炒令转色,去巴豆不用,研为细末。功能主治散寒止痛。治心气冷痛,不可忍者。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热酒调服,不拘时候。摘录《重订

  • 捣姜饼

    药方名称捣姜饼处方丁香1钱,水银(研,不见星)1钱,胡椒1钱,硫黄3钱(用水银研),藿香3钱,桂木香3钱,半夏3钱(姜汁制),甘锅子2钱(醋煅过,酒煅)。制法上为极细末,生姜自然汁为饼子,作49饼。功

  • 海参丸

    药方名称海参丸处方海参1斤,全当归(酒炒)4两,巴戟肉4两,牛膝(盐水炒)4两,破故纸4两,龟版4两,鹿角胶(烊化)4两,枸杞子4两,羊肾(去筋,生打)10对,杜仲(盐水炒)8两,菟丝子8两,胡桃肉1

  • 五饮汤

    药方名称五饮汤处方旋复花人参陈皮枳实白术茯苓厚朴半夏泽泻猪苓前胡桂心 芍药甘草各等分。制法为粗末。功能主治治饮停肺胃,喘咳胸闷,恶心呕吐。用法用量每服7.5克,加生姜10片,水煎,不拘时服。若因酒而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