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味调中益气汤

加味调中益气汤

医学正传》卷四引东垣方:加味调中益气汤

药方名称加味调中益气汤

处方陈皮黄柏(酒炒)各0.9克升麻(去粗皮)柴胡(去芦)各1.2克人参甘草(炙)苍术各18克(米泔浸)黄耆3克川芎1.8克蔓荆子0.9克(杵去皮)细辛0.6克 (一方有木香0.6克,无黄柏

制法上药细切,作一服。

功能主治治气血俱虚头痛。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

如大便虚坐不得,或了而不了,腹中逼迫,此血虚血涩也,加当归身1.5克。

摘录医学正传》卷四引东垣方

《医略六书》卷二十六:加味调中益气汤

药方名称加味调中益气汤

处方人参4.5克黄耆9克(蜜炙)白术4.5克(炒)炙草4.5克当归9克 生地9克 花粉9克

功能主治治劳倦伤脾,心火独旺,发热食少,经闭不行,脉软数者。(闭经)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备注劳倦伤脾,胃气不化,心火不降,而独旺于中,乘阳则发热;食少新血不生,所以月事衰少不来。方中参、耆补益中气,善退虚热;归、术调补肝脾,能助运化;生地、花粉泻热凉血以滋阴;炙甘草缓中益胃以调气。水煎温服,使脾胃气壮,则经脉滋荣而新血自生,发热经闭即自愈。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六

猜你喜欢

  • 山药茯苓包子

    药方名称山药茯苓包子处方山药粉100克茯苓粉100克 面粉200克 白糖300克 猪油 青丝 红丝适量制法将山药粉、茯苓粉置大碗中,加冷水适量浸成糊状,移火上蒸30分钟,取出调面粉和好,发酵调碱制成软

  • 黄连牛乳丸

    药方名称黄连牛乳丸处方黄连(去须)1斤(为末),麦门冬(去心)2两(烂研),牛乳1合,地黄汁1合,葛汁各1合。制法上研,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消渴。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粥饮送下,每日2次。渐加

  • 开窍消痰汤

    《石室秘录》卷一:开窍消痰汤药方名称开窍消痰汤处方人参9克,白术9克半夏9克 皂角末3克陈皮3克功能主治治中痰气虚。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石室秘录》卷一《石室秘录》(北京科技本)卷一:开窍消痰汤药方名

  • 鸡白汤

    《圣济总录》卷四十:鸡白汤药方名称鸡白汤别名鸡屎白汤处方鸡粪白(炒)1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霍乱转筋入腹,或腹中如欲转。用法用量鸡屎白汤《普济方》卷二○三引《十便良方》)。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

  • 揩齿龙脑散

    药方名称揩齿龙脑散处方龙脑1分(细研),寒水石1两,盐花半两,石膏1两(细研),藁本半两,白芷半两,芎?半两,川升麻1两,细辛半两,龙花蕊半两。制法上为细散,于乳钵中研入龙脑,以瓷器盛,别用生地黄肥好

  • 加味小柴胡汤

    《顾氏医径》卷四:加味小柴胡汤药方名称加味小柴胡汤处方半夏、条芩、茯苓、甘草、木香、川连、白芍、生姜、大枣。功能主治产后疟痢兼作,因胎前湿热未化,致产后下陷脾经,寒热滞下不已者。摘录《顾氏医径》卷四《

  • 黛蛤散

    药方名称黛蛤散处方青黛30g蛤壳300g性状为灰蓝色的粉末;味淡。炮制上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功能主治清肝利肺,降逆除烦。用于肝肺实热,头晕耳鸣,咳嗽吐衄,肺痿肺痈,咽膈不利,口渴心烦。

  • 加味四物汤

    《玉机微义》卷三十一引《医垒元戎》:加味四物汤药方名称加味四物汤别名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卷四十四)。处方熟地黄白芍药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治瘀血腰痛,妇人月经来时,血多有块,色紫稠粘,

  • 带下丸

    药方名称带下丸处方马毛2两(伏火1宿,白马毛治白带,赤马毛治赤带),龟甲4两(醋炙),鳖甲2两(醋炙),牡蛎2两(火炙)。制法上为末,醋水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妇人赤白带下。用法用量每服3钱,温酒

  • 蒌贝养荣汤

    药方名称蒌贝养荣汤别名瓜贝养荣汤、栝贝养营汤、清痰养荣汤处方知母、花粉、贝母、瓜蒌实、橘红、白芍、当归、紫苏子。功能主治瘟疫解后,痰涎涌甚,胸膈不清者。用法用量瓜贝养荣汤(原书同卷张以增校本)、栝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