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吴茱萸粥

吴茱萸粥

饮膳正要》卷二:吴茱萸粥

药方名称吴茱萸粥

处方吴茱萸15克(水洗去涎,焙干,炒)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散寒降逆。治心腹冷气攻冲,胁肋疼痛。

用法用量以米60克,一同煮粥,空腹食之。

摘录饮膳正要》卷二

食鉴本草》:吴茱萸粥

药方名称吴茱萸粥

处方吴茱萸2克粳米50克生姜2片葱白2茎

制法吴茱萸研为细末;用粳米先煮粥,待米熟后下吴茱末及生姜葱白,同煮为粥。

功能主治补脾暖胃,温中散寒,止痛止吐。适用于虚寒性痛经以及脘腹冷痛、呕逆吞酸。

用法用量每日早晚服用。3~5天为一疗程。

注意用量不宜过大,宜从小剂量开始。一切热症、实证或阴虚火旺的病人忌服。

摘录食鉴本草

猜你喜欢

  • 韭叶散

    药方名称韭叶散别名韭菜散处方石灰、韭菜叶。制法上同捣饼,贴壁候干,为细末,筛下听用。功能主治止血。主跌打损伤。用法用量韭菜散(《疡医大全》卷三十六)。摘录《外科十法》

  • 清瘟败毒饮

    药方名称清瘟败毒饮处方生石膏(大剂)180~240克(中剂)60~120克(小剂)24~36克 小生地(大剂)18~30克(中剂)9~15克(小剂)6~13.5克 乌犀角(大剂)18~24克(中剂)9

  • 茶叶方

    药方名称茶叶方处方茶叶(多,拣去粗梗)。功能主治痘烂,遍身无皮,脓水流出,粘拈衣被。用法用量上药入滚水1渫,即捞起,再拣去梗,湿铺床上,用草纸隔1层,令儿睡上1夜,则脓皆干。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 白术半夏汤

    药方名称白术半夏汤处方白术1两,丁香1两,赤茯苓(去皮)1两,半夏2两(汤洗7次,焙干),肉桂(去粗皮)半两,陈橘皮(去白)1两半。功能主治胃虚停饮,痰逆恶心,中满(疒丂)刺,胁肋疼痛,头目昏运,肢节

  • 清阳除眩汤

    药方名称清阳除眩汤处方人参1.8克白术(去芦)3克 白茯苓3克陈皮3克半夏(汤泡)3克 明天麻2.4克槟榔2.4克旋复花2.4克甘草1.2克功能主治治气虚痰浊蒙上之眩晕。用法用量上锉一剂。生姜3片,水

  • 伏火太阳丹

    药方名称伏火太阳丹处方硫黄10两,丹砂5两。制法上为极细末,飞过,针砂25两淘净,都入3斗铁锅内,用水常及7分以来,煮7复时,汤耗旋添热汤,以连皮东南柳条子搅转。如药着条子上,逐旋以桑白皮刮下,却入锅

  • 火麻仁酒

    药方名称火麻仁酒处方火麻仁160g 白酒500ml炮制1. 将火麻仁炒香后捣碎,放入干净的瓶中;2. 倒入白酒浸泡,封口;3. 3日后开启,过滤后备用。功能主治润肠通便,兼补中虚。主治肠燥便秘、小腹胀

  • 茅根干葛汤

    药方名称茅根干葛汤处方茅根、干葛、半夏、姜汁。功能主治温病有热,饮冷变哕者。用法用量水姜煎服。摘录《伤寒全生集》卷二

  • 加味清胃汤

    《症因脉治》卷一:加味清胃汤药方名称加味清胃汤处方升麻、川连、甘草、葛根、石膏、桑白皮、枳壳、地骨皮。功能主治膏粱积热,土中之火刑金,致内伤腋痛。摘录《症因脉治》卷一《症因脉治》卷三:加味清胃汤药方名

  • 固胃丸

    药方名称固胃丸处方梓朴(去皮,锉)1斤,生姜1斤(锉),枣子半斤(去皮核,以上3味用水2斗,煮枣烂,水干为度),白术半斤,高良姜3两,草豆蔻3两,甘草(炙)2两,荜澄茄2两,肉桂(去皮)2两,白豆蔻仁